演员张嘉益说:“当年,《悬崖》在筹拍时,警察厅科长高彬这个角色,迟迟找不到合适的

笑蓝说 2025-11-02 14:59:02

演员张嘉益说:“当年,《悬崖》在筹拍时,警察厅科长高彬这个角色,迟迟找不到合适的演员人选,眼看开拍在即,这可急坏了选角的副导演。   70 岁的程煜整理书房时,总会翻出一叠泛黄的卡片,上面是《悬崖》高彬的台词,这是他当年挤时间背戏时写的。   谁能想到,这个让他圈粉无数的经典角色,当初差点因档期错过,还是张嘉益的推荐,让他与高彬结了缘。   程煜的演艺人生里,藏着太多这样 “偶然却必然” 的故事,而高彬,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程煜早年并非科班出身,他年轻时在黑龙江省话剧团当学员,从跑龙套开始,一演就是十几年。   那会儿话剧团条件苦,没有台词的角色他也演,每天跟着老演员学身段、练台词,把基本功打得扎扎实实。   有次演反派角色,他为了琢磨人物心理,连续几天泡在图书馆查资料,还去街头观察不同人的神态,慢慢摸出了演反派的门道。   “演坏人不能只靠凶,得让观众看到他坏的逻辑。” 这是他从话剧舞台上悟到的道理,后来也用到了高彬这个角色上。   1990 年代,程煜开始接拍影视剧,从《东北一家人》里的牛永贵,到《希望的田野》里的徐大地,他演的大多是正面角色。   有人劝他:“你总演好人,观众容易审美疲劳。” 他却不慌:“不管好人坏人,把角色吃透了才最重要。”   直到 2011 年,《悬崖》剧组找到他时,他正在拍一部农村剧,饰演一个朴实的村支书,与高彬的阴鸷形象截然不同。   接到副导演电话时,他刚拍完一场下地干活的戏,满身是泥,听说邀请他演特务头目,第一反应是 “有点意思”,但随即又犯了难。   “那边的戏没拍完,这边《悬崖》要开机,两边都不能耽误。” 程煜后来回忆,当时他犹豫了好几天,直到张嘉益的电话打过来。   张嘉益在电话里说:“程老师,我看了你的戏,你演的角色都有股劲儿,高彬这个角色非你莫属。”   挂了电话,程煜又收到剧组寄来的剧本,附带着张嘉益写的便签:“程老师,高彬需要你这样的演员,别让我们等太久。”   那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里看剧本,从高彬的第一次出场,到与周乙的每一次交锋,越看越觉得这个角色 “有挑战性”。   为了协调档期,程煜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白天拍农村剧,晚上就研究高彬的台词和动作,把重点戏份的情绪变化记在卡片上。   有场高彬审讯犯人的戏,他反复琢磨怎么用眼神传递压迫感,还特意观察身边严肃的长辈,模仿他们说话的语气和神态。   开机那天,他提前两小时到片场,对着镜子练习高彬走路的姿势,“要稳,还要带点威慑力,不能太张扬,也不能太拘谨。”   第一场戏与张嘉益对戏时,他一个眼神扫过去,张嘉益后来坦言:“当时我真觉得他就是高彬,一下子就入戏了。” 《悬崖》播出后,程煜饰演的高彬成了谍战剧反派的标杆,有导演说:“以后再拍类似角色,都会不自觉地以程煜为标准。”   而程煜没有停下脚步,后来又在《北平无战事》里演活了马汉山,两个截然不同的反派角色,被他演绎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   有人问他演反派的秘诀,他说:“没有秘诀,就是把自己当成角色,去想他为什么这么做,理解了,就能演好。”   如今,程煜虽然减少了拍戏的频率,但依然关注着影视行业,偶尔还会去话剧团给年轻演员指导。   他书房里的那些台词卡片,除了《悬崖》的,还有其他角色的,每一张都记录着他对演艺事业的认真。   “只要还能演,我就不会停下。” 程煜说,就像当年不放弃高彬这个角色一样,他对演艺的热爱,从来没有变过。   而《悬崖》里的高彬,也成了观众心中永远的经典,每当有人提起,都会想起那个眼神锐利、心思深沉的特务头目,想起程煜为这个角色付出的心血。     信源:陕西籍演员张嘉益,在《人民日报》撰文! 2025-10-03 12:34·西安晚报

0 阅读:1
笑蓝说

笑蓝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