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左手一个手机,右手一个手机,干了件特无聊又特有意思的事儿。 我倒要看看,分家之后,到底谁行谁不行。 结果……这么说吧,已经不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了,这根本就是两个次元了。 与辉同行那边,就算是盼盼卖个小家K电,直播间里都挤着4万多人,弹幕刷刷地问链接。 同一时间,我切到东方甄选,卖着一模一样的东西,你猜多少人?不到3000。 我当时就愣那儿了。连人家的零头都凑不齐啊。 更别提董宇辉自己一上来,好家伙,10万+的人涌进来,那感觉……就跟磁铁一样。 很多人说,这不就是董宇辉一个人的流量吗? 一开始我也这么想,但现在我明白了,根本不是。 一个300人的小团队,选品前会先来问我们这些老粉想要啥。主播跟你唠嗑,就像你身边那个最会过日子的朋友,告诉你这玩意儿好在哪,哪儿有坑。 另一个呢?两千多人的大公司,主播个个儿标准、流程、完美。 但你看着吧,总觉得隔着一层玻璃。 他在表演,你在观看。 说白了,我们现在买东西,买的早就不是那个商品了。 我们买的是一份“我觉得你不会坑我”的信任。 这玩意儿,比任何流量都贵,也比任何流量都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