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五十方知:父母健在并非负担,而是我们偷来的“人生拐杖”。 刷到一位网友的朋友

小郎视频 2025-11-02 01:26:17

年过五十方知:父母健在并非负担,而是我们偷来的“人生拐杖”。 刷到一位网友的朋友圈,我瞬间泪目:“凌晨三点送父亲急诊,排队缴费时猛然发觉,原来我还能对着一个人喊‘爸’,哪怕要跑遍医院的所有科室,这也是天大的幸运。” 人到中年,我们总在“怕父母生病”与“庆幸父母还在”的矛盾中徘徊。我们常说照顾老人是负担,却忘了那些被我们嫌麻烦的日常,藏着最珍贵的人生底气。 小区里的张姐,去年刚把78岁的母亲接到身边。起初她满心焦虑:每天要早起为母亲熬药,下班得赶忙回家做软食,周末还要推着轮椅陪母亲晒太阳。有次加班到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坐在沙发上等她,保温罩里的汤还冒着热气,母亲说:“怕你饿,又不敢打电话催你。”那一刻,张姐蓦地明白,所谓负担,不过是父母年轻时为我们做过的事,我们再重复一遍罢了。 相反,邻居老周的故事更令人揪心。52岁那年,他总以“工作忙”为由,推脱接乡下父母来城里。直到某天接到老家电话,父亲突发心梗去世,他赶回去时,只看到母亲抱着父亲的旧棉袄哭泣:“你爸总说,等你不忙了,要跟你好好唠唠小时候的事。”如今老周每次路过商场,看到适合父母的衣服,都会忍不住驻足——可再也没人能穿了。 有人算过一笔账:父母60岁后,若能健康活到80岁,我们真正能陪伴的时间不过500天。那些被我们视作“负担”的瞬间,其实是倒计时里的珍贵片段。 同事李哥的父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症,记不得家人,却总念叨“儿子爱吃红烧肉”。每次李哥喂父亲吃饭,父亲都会像孩子一样把肉往他碗里塞:“你吃,你上班累。”李哥说,以前总觉得父亲管得多,现在才知道,哪怕父亲忘了全世界,也没忘了疼他。这种被人牵挂的感觉,等父母走了,就再也寻不到了。 更让人戳心的是,父母健在,我们就永远有“退路”。去年公司裁员,48岁的王哥失业后躲在车里哭泣,不敢回家。最后还是母亲打电话来:“没事,回家住,妈给你煮饺子,你小时候最爱吃的那种。”那一刻他才明白,不管我们多大,只要父母在,就永远有个能回去的“家”,有个能接纳我们所有狼狈的港湾。 网上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却忘了父母才是那个默默支撑我们的“拐杖”。 他们或许会让我们多跑几趟医院,或许会反复叮嘱同一件事,或许会在我们忙碌时“添乱”,可正是这些看似麻烦的日常,让我们知道:我们还能被人依赖,还能有机会报答,还能在疲惫时,寻到那个可以撒娇的角落。 别等父母走了才后悔,那些你嫌麻烦的照顾,是别人求而不得的幸福;那些你觉得沉重的负担,是父母留给我们最后的温柔。 趁父母还在,多听听他们的唠叨,多陪他们吃几顿饭,哪怕只是帮母亲梳梳头,帮父亲修修老花镜。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我们不是在照顾父母,而是借着照顾他们的机会,留住自己最后的童年,握住人生最稳的“拐杖”。 毕竟,能对着父母喊一声“爸”“妈”,能看到他们笑着回应,便是这世上最难得的幸福。

0 阅读:4
小郎视频

小郎视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