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私下倒卖中国稀土,美欧获利曝光,中国迅速反制,120吨稀土事件引发全球关注,警示各国资源安全与国际贸易合规的重要性。 说起稀土这事儿,大家可能觉得挺遥远的,但它其实跟咱们日常生活离得老近。手机里的小电机、电动车电池、风力发电机,甚至军用雷达和导弹导航,全都离不开这些元素。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产量和出口的头号玩家,手里握着九成以上的份额,这不是白来的,得益于几十年的产业链积累和技术把控。印度那边呢,本来就资源有限,汽车和新能源产业起步晚,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从中国进的稀土磁铁。可谁想到,2025年上半年,一家叫索纳科姆星的印度公司玩起了猫腻,直接把从中国买的120吨稀土磁铁转手卖给了美欧企业。这事儿一曝光,闹得沸沸扬扬,不光戳破了贸易诚信的泡影,还让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稀土不是啥稀罕玩意儿,而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关键在于它们在高科技领域的独门绝活。比如钕铁硼磁铁,能让电动车电机效率翻倍,军工上也能用在精密制导系统里。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布局稀土产业,现在从开采到提炼再到成品磁铁,一条龙全覆盖。出口管制也不是心血来潮,早几年美欧就嚷嚷着“脱钩”,结果自己建链子建得磕磕绊绊,成本高企,只能继续从中国买。印度呢,汽车业是支柱产业,2024年出口量占GDP的8%,索纳科姆星就是这块儿的骨干企业,主打电动车零部件,年营收上百亿美元。它从中国进口稀土磁铁,本来是为了自家生产线,可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发了公告18号,加强对七种稀土元素和成品磁铁的出口许可审查,就是为了堵住潜在漏洞,确保资源不乱流。 索纳科姆星这家企业,表面上挺低调的,董事长孙杰·卡普尔背景不简单,家族企业起家于汽车锻造,2015年接棒后推电动化转型。2024年底到2025年初,他们从中国进口了首批120吨稀土磁铁,签了30多份最终用途承诺书,白纸黑字写明这些东西只用于印度国内民用电动车电机,绝不转售第三方,更别提军用。进口手续走得顺顺当当,海关清关时也没出岔子。可事实证明,这承诺书就是张废纸。公司高层明知中国管制趋严,还私下联系美欧车企和军工供应商,把80%的货转手卖掉。价格呢?从中国低价拿货,高价甩给特斯拉和斯泰兰蒂斯这些巨头,中间差价赚得盆满钵满。美欧那边呢,表面上喊着供应链多元化,背地里乐得捡现成,缓解了自己稀土短缺的燃眉之急。尤其是美国,把稀土列为国家安全物资,储备库空荡荡的,这批货直接进了无人机和军用电机生产线。 中国这边发现端倪可不是靠运气。海关监测系统追踪集装箱路径,数据一比对,就看出印度申报的国内使用量跟实际库存对不上账。6月底,调查组调取记录,确认违规事实:承诺的民用用途成了幌子,大头去了美欧高科技和军工链条。7月初,商务部直接开会定调,曝光全过程,包括伪造承诺书的细节。公告一发,全球媒体跟进,路透社和新华社都发了报道。索纳科姆星的股价当天跌了5%,印度商会紧急开会讨论对策,可这时候后悔也晚了。中国反制来得快准狠:7月5日,商务部公告撤销该公司的进口许可,永久拉黑名单。边境口岸系统更新后,后续申请全被拒。不仅如此,中国还通过WTO渠道点名印度,强调这不是针对个人企业,而是维护全球贸易规则。10月9日,商务部又连发61号和62号公告,进一步管制境外稀土物项出口,必须拿两用物项许可证件,这等于给所有潜在“中间商”上紧箍咒。 美欧获利这块儿,说白了就是捡了便宜还想不认账。美国能源部早把稀土短缺列为风险,2025年上半年国会听证会上,专家直言中国管制让本土产业雪上加霜。可他们对印度转售的事儿反应平平,国务院发言人只含糊说“关注中印贸易摩擦”,没深挖。欧洲那边,欧盟委员会7月2日跟中国谈稀土出口,还顺带提了乌克兰问题,但核心还是求稳供应。斯泰兰蒂斯这些车企,用上便宜磁铁,电动车产量稳了,可长远看,这暴露了他们对第三方渠道的依赖。印度转售的货虽解了燃眉之急,但也让美欧意识到,绕道中国管制风险更大。毕竟,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86%,加工环节更垄断,任何小动作都逃不过眼。 这事件对印度冲击最大。索纳科姆星生产线直接卡壳,电动车电机缺口20%,下游马恒达和塔塔汽车订单延误,产业链断裂效应传导到整个制造业。印度政府急了,外交部10月30日表态,说部分企业拿到了进口许可,可这事儿跟索纳科姆星无关。莫迪内阁推动本土化,9月12日,索纳科姆星CEO公开呼吁政府跟中国谈判,同时宣布投资建磁铁厂。可现实骨感,印度稀土矿藏少,开采技术落后,本土产量只够国内一角。2025-26财年,汽车业预计需870吨磁铁,中国一卡,产量直降15%。商会头头Rajiv Memani直言,这是“警钟”,得赶紧建自给链子。10月8日,印度政府砸7300亿卢比搞稀土磁铁方案,目标是两年内减进口一半,可专家估算,短期内还得求中国松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