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之所以能一手带出七十四军,除了他确实会带兵,最关键的还是他非常会做人。而这一点,在国军部队中非常重要。 说起国民党军队那会儿的日子,部队长官光会打仗不行,还得会来事儿。资源有限,装备给养僧多粥少,大家都盯着那点东西抢。要是不会协调关系,上头拨款时就轮不到你,下面人也没心思卖命。王耀武这人,就在这点上特别在行。他不光军事上有一套,更懂得怎么跟人打交道,这让他带的七十四军从一堆杂牌拼起来的部队,慢慢变成国军里的顶梁柱。七十四军这支队伍,抗日时打了那么多硬仗,名声在外,可要没王耀武的这些手腕,估计早散架了。 王耀武1904年生在山东泰安一个穷村子,原名叫王哲让,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早走,他帮着干农活,后来出去闯荡,到济南卖货,又去上海进饼干厂当学徒。1924年他考上黄埔三期,那时候黄埔招生门槛不高,但竞争狠,他凭着那股子韧劲挤进去。毕业后从排长干起,参加东征、北伐、中原大战,步步往上爬。1930年代初,他调到第五十一师当团长,那时候国民党在江西围剿红军,他率部追击,抓了不少人,升得快。1936年第五十一师扩编进七十四军,他当师长,军长是俞济时。这支军刚建,部队来源杂,什么地方的都有,纪律松散,战斗力一般。王耀武接手后,先从练兵抓起,每天操练不放松,强调纪律和战术,士兵们从散兵游勇变成有模有样的正规军。 抗日打响,七十四军1937年9月组建成军,赶上淞沪会战,王耀武的五十一师伤亡三千多,但守了两个月没让日军轻易过线,撤出来时主力还在。这仗打出名气,第五十八师也表现不错,军里开始有口碑。南京保卫战他们断后,王耀武亲自维持秩序,到江边时部队才没大乱。1938年万家岭战役,在江西赣北,他们设伏重创日军第十师团,歼敌上万,这仗让七十四军真正站稳脚跟。南昌会战时,王耀武部两次拿下高安,攻克祥符关,日军损失不小。1939年冬季攻势,他们配合兄弟部队,边打边撤,牵制敌军。1940年,王耀武升军长,接过俞济时的位子,从此七十四军就跟他绑一块儿了。 王耀武带兵确实有一手,他注重实战训练,部队装备虽不顶尖,但用得精。士兵们练刺杀、射击、挖壕,全套来,强调夜战和近战,这在抗日正面战场上特别管用。可光这些还不够,国民党军队里头,关系网比枪杆子还重要。王耀武深知这点,他对上头从不含糊。早年当旅长时,他就拉拢邓文仪、萧家栋这些蒋介石身边人,甚至帮他们安插亲戚进部队。重庆行营主任俞济时来视察,他总备足接待,事后还送点小礼。戴笠那号人物,他也周旋得开,派副官去戴母家问安,换来情报和支持。蒋介石对他信任大,特许他自己调团以上军官,这在国军里少见。何应钦巡视时,对七十四军军官素质夸了好几句。王耀武跟美军顾问打交道时,也应付得周到,美军军纪差,他从洪江找人帮着解闷,避免矛盾闹大。积少成多,上头资源倾斜时,七十四军总能多分一杯羹。装备经费那时候紧巴巴的,大家抢破头,王耀武靠这些渠道,保证了弹药粮秣优先,部队打仗时后勤不掉链子。 对同僚,他也处得开。七十四军辖五十一、五十七、五十八师,师长们各有脾气,王耀武不搞一言堂,商量着来。像张灵甫,早年跟他从黄埔四期,黄埔北上时就带队,王耀武看重他的胆子,屡次推荐升职。万家岭那仗,张灵甫爬张古山,王耀武部配合默契,歼敌多靠这。张后来当副军长,两人配合顺溜。张灵甫这人脾气直,王耀武就用恩威并施,拉着他往前冲。其他师长如李天霞、余程万,他也栽培,送去进修学校。但对不听话的,他下手狠。作战不利时,吴克定、李毅民这些军官直接革职,廖龄奇、余程万也调走。他的胞弟王哲民动摇时,也降级处理,不讲私情。这套办法,让军里上下服气,不会因为派系闹内耗。 最接地气的,还是他对下属的关照。国民党军队士气低时多,王耀武知道,士兵吃不好穿不暖,打仗就没劲。他允许军官长夫假,成立子弟学校,伤残官兵有田开垦,统一派车船接家属,还建互助会改善伙食。军官有难处,他帮写信、给津贴,基层军官个别谈心,了解情况。这些小事儿,拉近了距离,部队凝聚力上来,操练时就卖力。国军内部有句老话,三李不如一王,说三位李将军加起来,不及王耀武管带。这话听着夸张,但七十四军从杂牌到王牌,靠的就是这股子人情味儿。抗日后期,七十四军参加的仗最多,歼日军也最多,被叫抗日铁军。日军给它代号三五部队,称支那第一恐怖军,不是白叫的。 抗日战场上,七十四军战绩亮眼。1941年第一次长沙会战,他们在岳麓山一带阻击,日军从江边上,王耀武部夜袭,歼敌几千,蒋介石发飞虎旗表彰。第二次长沙会战,部队配合主力,拖住敌军推进。上高会战那年,他们设伏赣北,重创日军第六师团,获武功状两轴,这奖在国军里金贵。1943年鄂西战役,石门一线雨战,他们侧击日军,松滋县外打得激烈。常德会战,日军十万围城,五十七师守城十八天,只剩几百人,王耀武主力在东北郊阻击,拖住七个师团,常德虽失,但敌军元气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