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风向大变!美国战争部已经同意向乌克兰提供可以打击俄罗斯境内远距离目标的战斧巡航导弹,并且认为有限的提供不会影响美国自身库存和未来需求。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儿出人意料,就在10月31日,美国国防部突然放出风声,评估结果显示,他们可以往乌克兰那边拨点儿战斧巡航导弹过去,而且规模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不会动摇自家军火库的根基。战斧导弹这玩意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它射程能到一千英里开外,专治各种不服,从海上舰艇上发射,精度高得能钻进窗户眼儿里去。乌克兰那边盼着这批货好久了,早先他们就反复跟华盛顿要长程武器,好打到俄罗斯后方的补给点和指挥部。现在国防部给了绿灯,等于告诉白宫,这步棋走得稳当,不会因为少了点儿导弹就让美国在印太地区或中东吃亏。 回想起来,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一直走钢丝,特朗普上台后更是一边喊着“美国优先”,一边在谈判桌上拿这事儿当筹码。早几个月,泽连斯基访美时,特朗普还直言不讳,说自家库存得留着用,不能随便撒手。结果呢,转眼间风向就变了。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这人背景挺硬,从伊拉克战场退役的陆军军官,转行干媒体评论员,大选时站队特朗普,帮着抨击拜登的外交软蛋。现在他掌舵五角大楼,10月中旬在北约会上就放话,“火力支援”马上到位,还敦促欧洲盟友多买美国武器帮乌克兰顶上。显然,这次评估就是他推动的,报告里清清楚楚算过账:美国战斧年产五百多枚,库存充裕,拨个二三十枚出去,顶多占总量的零头,未来补给链也稳得住。赫格塞斯这步棋,表面上看是给泽连斯基开了口子,骨子里还是在给特朗普留后手——最终拍板权还在总统那儿。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明,他上任后就把结束俄乌冲突当成头等大事,多次公开警告普京,要是莫斯科不收手,美国就得“下狠心”援助远程导弹。10月17日那次白宫会晤,泽连斯基带了厚厚一摞地图和请求书,特朗普听完就搁置了,说得保护自家利益为主。可现在国防部的报告一出,等于把球踢回椭圆形办公室。特朗普团队内部估计在掂量:这批导弹要是真给了,能不能逼俄罗斯坐下来谈?毕竟,战斧不是闹着玩的,它需要卫星导航和情报支持,乌克兰光靠自己操作不了,美国人得派承包商上阵,盯着发射和瞄准。这么一来,华盛顿就掌握了主动权,想升级就升级,想收手就收手。专家们分析,首批可能就20到50枚,远低于乌克兰要的几百枚,够打几场精准打击,但不足以翻盘。特朗普这人爱交易,说不定就拿这当诱饵,换普京让步。 俄罗斯那边反应不慢,克里姆林宫还没正式表态,但普京早几个月就撂下话了:给乌克兰远程导弹,等于北约直接下场干仗。战斧这东西,操控起来离不开美国的情报网,乌军单独玩不转,普京视之为代理人战争升级版。他手下那些发言人一贯套路,重申导弹依赖美方数据,俄方会视作全面对抗。想想看,俄罗斯从2022年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一直把去军事化当成目标,现在乌克兰要是能从黑海舰艇上甩出战斧,直捣后方油库或机场,补给线就得乱套。普京这几年铁腕管着国内,能源出口撑腰,军工也加班加点,但冬季一到,东欧平原的泥雪路就成噩梦,坦克卡住,士兵冻僵。俄罗斯媒体天天喊着西方挑衅,普京的支持率靠宣传机维持高位,可战场上推进慢,伤亡数字瞒不住人。这次导弹风波,估计会让莫斯科更紧绷神经,防空系统S-400得加班部署,边境森林里挖更多掩体。 乌克兰这边,泽连斯基政府乐见其成,他从喜剧演员转总统,靠着街头演讲和国际游说,硬是把国家顶住。俄军入侵后,基辅没投降,西方军援源源不断,从标枪导弹到F-16战机,一步步升级。现在战斧来了,等于给前线添了把利剑,能打到顿涅茨克后面的俄军集结地,缓解哈尔科夫和赫尔松的压力。泽连斯基团队已经在整合北约情报,海军工程师练着模拟发射,确保从敖德萨港的舰艇上稳稳起飞。可话说回来,乌克兰经济早被打残,士兵轮换跟不上,冬季取暖都成问题。泽连斯基得平衡国内声音,有人喊着要谈和,有人要打到底,这次导弹援助,能不能换来喘息空间,还得看特朗普的下一步。 放眼大局,这事儿折射出美俄博弈的微妙。特朗普第二任伊始,就想重塑外交,减少海外纠缠,可俄乌这摊子事儿拖着不放。早先拜登时代,美国给了ATACMS导弹,但射程有限,现在战斧上场,标志着从防御转向进攻倾斜。欧洲盟友也掺和进来,德国和英国多买美国武器转手乌克兰,北约峰会上一片“团结”声。可现实骨感,俄罗斯用9M729巡航导弹回击过,那玩意儿射程一千五百英里,核常两用,特朗普当年就是因为它退出中导条约。现在轮到战斧,普京估计会加码回应,核威慑的影子晃荡着。国际观察家说,这不是简单军援,是在测试底线:美国库存真那么充裕?俄罗斯忍耐到头了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