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糖尿病人注意:晚餐宁可吃面,也不要随便吃这7物: 都说糖尿病人要少吃面

老何养护 2025-11-01 17:54:46

天气转凉,糖尿病人注意:晚餐宁可吃面,也不要随便吃这7物: 都说糖尿病人要少吃面,可天气一凉,我却总劝糖友晚餐宁可煮碗面,也别碰那7种“隐形升糖王”。上周门诊碰到个老糖友,晚餐就啃了两块酱肘子,睡前血糖直接飙到13.2,比吃碗杂酱面还离谱——你说怪不怪? 这可不是我随口说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去年做过组对照:同样热量下,煮得软烂的杂粮面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比红烧排骨低37%。西医讲是精制蛋白和脂肪延缓胃排空,中医却说“肥甘厚味易生痰湿”,痰湿困脾就像给胰岛“绑了沙袋”,能不费劲吗? 首当其冲的就是油炸花生米。很多人觉得花生是坚果健康,可油炸后每100克含脂肪45克,吃一把相当于喝半勺油。西医发现脂肪会抑制胰岛素敏感性,中医看则是“油煎之品助火生燥”,燥火伤津反而让口渴、多尿更明显。 然后是勾芡的炖菜,像土豆炖鸡块、萝卜炖牛腩,最后勾两勺淀粉增稠。这淀粉糊化程度比米饭还高,消化吸收快得很。有个病人就说,吃了碗勾芡的白菜粉条,血糖比吃馒头还高2个点,西医叫“食物血糖负荷”超标,中医就是“精微物质输布失常”。 还有糯米制品,比如糯米饭、粽子。糯米黏性大,胃里排空慢,看似耐饿,实则会让血糖在3小时后“二次升高”。西医监测发现,糯米餐后血糖峰值虽不如白粥快,但持续超标的时间能长达4小时,中医讲“糯米滞胃”就是这个理。 别以为无糖糕点就安全,那些用麦芽糊精、代可可脂做的饼干、蛋糕,麦芽糊精升糖指数比白糖还高。有个阿姨天天吃“无糖芝麻糊”,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一直降不下来,后来才发现配料表第一位是麦芽糊精——这东西西医叫“隐形糖”,中医看就是“伪淡实则滋腻”。 肉汤泡饭也是大忌,尤其是炖肉汤上面那层油。汤泡饭让米饭变软,咀嚼变少,胃里快速消化成葡萄糖。西医做过实验,肉汤泡饭比干饭餐后血糖高28%,中医则说“汤泡饭伤脾”,脾运化不好,血糖自然稳不住。 还有糖醋类菜肴,比如糖醋排骨、糖醋鱼,糖是灵魂调料,就算少放,醋的酸性也会让胃排空加快,反而让糖分吸收更快。门诊有个小伙子,吃了两块糖醋里脊,血糖直接破10,他还纳闷“没吃多少饭啊”。 最后是柿子,深秋柿子熟了,可它含鞣酸和果胶,空腹吃容易和胃酸反应形成胃柿石,还会影响胰岛素分泌。西医建议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一次别超过半个,中医则提醒“柿子性寒”,脾胃虚寒的糖友吃了还容易腹泻。 那晚餐吃面该怎么吃?选荞麦面、杂豆面这类粗杂粮面,煮的时候别煮太烂,搭配焯水的绿叶菜,比如菠菜、油麦菜,再放几片薄薄的瘦肉或豆腐。这样纤维多、蛋白质够,血糖升得稳。有个老糖友坚持这么吃,糖化血红蛋白从7.5降到了6.3。 其实糖友晚餐关键不是“能不能吃”,而是“怎么吃”。天气转凉想喝点热乎的,宁可煮碗少油少盐的汤面,也别碰那些看似“没糖”却藏着升糖陷阱的食物——毕竟血糖稳了,冬天才能过得舒坦不是?

0 阅读:890
老何养护

老何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