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奇怪,二战的时候,日本人都没打下中国,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

史之必然 2025-11-01 16:14:53

其实很多人奇怪,二战的时候,日本人都没打下中国,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本没有一个明白人?   答案很讽刺:日本海军大部分人都知道日本打不过美国佬。就说当时日本海军的头头山本五十六,他早年在哈佛大学念过书,还在美国待过好几年,亲眼见过美国的工厂遍地都是,钢铁产量比日本多十几倍,石油更是随便用。   山本五十六心里比谁都清楚,真跟美国打持久战,日本根本耗不起。有次私下里跟下属说,要是开战,日本顶多能撑半年,这话后来真应验了。可就是这样一个明白人,最后却成了偷袭珍珠港的策划者,这背后全是被逼到绝路的无奈。   那时候日本已经在中国战场陷了四年多,打又打不赢,撤又撤不了,军费像流水一样花出去,最缺的石油、橡胶这些战略物资早就不够用了。日本自己不产石油,以前 80% 都靠从美国买,可 1941 年美国看日本在亚洲乱打,就断了它的石油供应,还冻结了它在美国的资产。这一下就把日本逼到了墙角,库存的石油顶多够海军撑一年,要是再不想办法,军舰就得趴窝,飞机也飞不起来,之前抢的地盘都得丢。   他们想来想去,只能去抢东南亚的油田,那里有荷兰、英国的殖民地,石油和橡胶有的是。可问题是,东南亚是美国的势力范围,美军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就是盯着这块地的 “看门狗”。日本陆军早就打红了眼,天天在军部吵着要 “南进” 抢资源,还说美国不敢真动手。海军虽然知道打不过,但架不住陆军逼得紧,而且自己也确实缺油缺得快撑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想对策。   山本五十六这时候就想出了个 “赌徒招儿”:与其等着石油用完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把珍珠港的美军舰队炸瘫,趁美国没反应过来,赶紧把东南亚的资源抢到手,等站稳脚跟再跟美国谈条件。他觉得只要一击得手,美国老百姓怕死人,说不定就会认怂求和,毕竟那时候美国还没正式参战,国内不少人都想躲着战争。这种 “速战速决、一击逼和” 的幻想,成了日本海军说服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要命的是,日本陆海军向来是 “冤家”,平时抢资源抢预算就打得头破血流。陆军在中国大陆打了那么久,没占到太多便宜,眼看海军要是能拿下东南亚,功劳就全被海军抢了,所以拼了命地给军部施压,逼着海军动手。   海军这边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要是真能抢到资源,以后在国内的话语权就更大了,就算知道风险大,也只能咬着牙上。这种只顾自己山头利益,不管国家死活的内斗,把日本彻底推上了绝路。   还有个坑人的地方,就是日本高层对美国的实力太缺乏常识了。他们只看到自己有几艘航母,却没算明白美国的工业底子有多厚。1941 年美国一年能产 7900 多万吨钢,日本才 740 万吨,连人家零头都不够。   美国的工厂只要开足马力,几个月就能造出新的航母和飞机,可日本造一艘航母得花好几年。当时日本海军里也有清醒的人,说就算炸了珍珠港,美国很快就能补上损失,但这些话全被狂热的主战派压下去了。   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日本飞行员确实把停在港口的军舰炸得稀烂,可偏偏漏了最重要的油库和船坞。珍珠港里的几百万桶石油安然无恙,船坞也没受损,美国没过多久就把被炸沉的军舰捞起来修好,又重新开回了战场。这就好比打架的时候,只砸了对方的武器,没伤到对方的粮仓和铁匠铺,人家很快就能重新武装起来,反而更生气了。   山本五十六在偷袭成功后,没有半点高兴,反而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只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他这话真没说错,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彻底被激怒了,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搞生产,飞机、航母像下饺子一样造出来,短短半年就恢复了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而日本抢来的东南亚资源,因为运输船老被美国潜艇击沉,根本运不回国内,石油还是不够用,军舰到后来连出港的油都没有。   说到底,日本轰炸珍珠港根本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而是走投无路的豪赌。海军明明知道打不过美国,可架不住国内资源耗尽的压力、陆海军的内斗,还有对 “速胜” 的幻想,只能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这场偷袭看似赢了战术,却输了战略,把一个原本不想参战的工业强国彻底变成了敌人,最后落得惨败的下场。这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光靠赌运气,要是本身实力不够,又选错了对手,再精明的算计也躲不过失败的结局。

0 阅读:0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