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1年升教授”事件炸锅:非洲博士凭啥碾压本土学者?答案戳痛人心 “国内博士熬6年未必评上副教授,非洲博士入职1年就成正教授?” 最近湖南大学尼日利亚籍教授唐杰的晋升履历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2018年7月刚以讲师身份入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就破格提拔为教授还手握专属实验室、高薪待遇和住房支持,6个月内学校就配齐了全套科研资源。 这速度让无数深耕科研的学者咋舌——要知道北大“韦神”韦东奕这样学术成果炸裂的人才,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都用了6年时间。更让网友疑惑的是,这位唐教授公开场合常喊着“让非洲兄弟来我国搞事业”,却少见提及核心科研突破,反倒是本土教师面临“非升即走”的压力熬十年出成果也未必能获青睐。 面对质疑校方给出的回应是“为促进中非合作”,但始终没公开具体评审细则。虽然有信息显示唐杰截至2019年发表过53篇论文总被引超2000次,H指数超24入职后也新增论文并主持国家基金项目,但这样的成果能否支撑“一年升教授”的破格速度还是打了问号。毕竟同校26岁获聘副教授的我国学者李晟曼,是以10篇含Nature子刊的SCI论文才赢得认可。 网友的愤怒其实不在“引进人才”本身而在公平性的缺失:本土学者“十年磨一剑”求晋升,外籍人才却似有“绿色通道”;我们的科研人员挤老旧实验室、争有限经费,外来者却能一步配齐顶配资源。 这场争议撕开的是高校“国际化”与“公平性”的平衡难题。公众要的从不是排斥外籍人才而是透明的标准——到底是凭学术硬实力破格,还是靠“国际合作”的帽子铺路?若让“特殊待遇”取代了学术公正,寒的是千万本土科研人的心。 你觉得这样的晋升合理吗?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这个女博士太优秀了,出生于1995年8月,2023年博士毕业后
【2评论】【6点赞】
用户10xxx04
优先择用非洲人中国高校吗如果是直接彻查该校负责人肯定有违规操作。
用户10xxx76
谁说说黑人有什么发明吗?(零元购除外)
深渊 回复 11-01 20:53
埃博拉病毒和艾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