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女大学生朱力亚被黑人男友马浪传染得了艾滋病,经过痛苦的沉沦过后,朱力

语蓉聊武器 2025-11-01 11:55:21

2004年,女大学生朱力亚被黑人男友马浪传染得了艾滋病,经过痛苦的沉沦过后,朱力亚振作起来,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2004年5月,西安老家的木桌上,一叠印着“武汉某大学保送通知书”字样的笔记被撕得粉碎。 朱力亚蹲在桌边,指尖沾着纸屑,目光落在桌角那张揉皱的HIV确诊报告上。 三天前,她从武汉疾控中心回来,还没来得及告诉父母,就先收到了学校的劝休学通知,附带的还有马浪的真实资料:赞比亚人,已婚,入境时隐瞒艾滋病病史,而自己,是他传染的第七个女生。 此前的她,还沉浸在被保送的喜悦里。 2002年秋天,刚从中专考上这所大学英语专业的朱力亚,总在笔记本上写“要考托福,带爸妈去看海”。 周末在学校附近的书店兼职时,她遇到了马浪。 对方用流利的英语跟她聊《飘》,说自己是“巴哈马来的医学研究生,父亲是商人”,还常给她带国外的糖果,包装上的外文她看不懂,却觉得那是“远方的浪漫”。 相处半年后,两人在校外租了房。 马浪总说自己“水土不服”,频繁咳嗽、发烧,朱力亚就每天给他煮姜汤,甚至把自己的生活费省下来给他买进口药。 直到2003年底,马浪突然说“父亲病重,要回巴哈马”,走前还抱了抱她,说“等我回来就带你见家人”。 可从那以后,他的电话再也打不通,微信头像也换成了灰色。 2004年3月,学校国际交流处的老师找到朱力亚,递来一份遣返文件。 她才知道,马浪根本不是巴哈马人,也不是医学研究生,只是赞比亚的普通务工者,早就结了婚,还带着艾滋病。 老师说“你最好去做个检查”时,她的腿一下子软了,扶着墙才站稳。 确诊结果出来那天,武汉下着小雨。 朱力亚没打伞,走了三个小时才回到出租屋。 她把马浪留下的衣服、书籍全塞进垃圾桶,却在看到那本写满英文情话的笔记本时,蹲在地上哭了——那里面有她摘抄的诗句,还有马浪画的歪歪扭扭的爱心。 回西安后,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 母亲敲了好几次门,她都假装没听见。 有天夜里,她听见母亲在门外跟父亲说“丫头是不是在学校受了欺负,瘦了这么多”,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她偷偷翻出母亲的降压药,想一口气吞下去,却在看到药盒上“活下去”的便利贴时,停住了手。 那是母亲写给自己的,怕忘记吃药。 转折发生在一个傍晚。 朱力亚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一档防艾节目,里面有个和她一样的患者说“我以前也想过死,但想到还有人会像我一样被骗,就想站出来提醒他们”。 这句话让她猛地坐直身子。 她想起老师说的“还有六个女生被感染”,想起自己当初如果多了解一点防艾知识,或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那天晚上,她第一次走出房间,跟父母说了实话。 母亲当场哭了,父亲沉默了很久,才说“丫头,爸支持你,不管你做什么决定”。 得到家人的支持后,朱力亚联系了武汉的记者,说出了自己的经历。 她要做一个惊人的决定:以在校女大学生的身份,公开自己的艾滋病患者身份,去给更多人讲防艾知识。 2005年初,朱力亚第一次站在高校的讲台上。 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手里拿着那本被撕过又粘好的笔记,平静地讲自己怎么被骗、怎么感染。 台下有人小声议论,有人甚至站起来骂她“活该”,但她没停下。 讲到“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时,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不想再有人像我一样,把青春毁在谎言里。” 从那以后,她跑遍了湖北、陕西的十几所高校。 每次演讲结束,都会有学生围上来,跟她要联系方式,说“谢谢你提醒我”。 2006年,她还写了《艾滋女生日记》,把自己的经历和防艾知识写进去,希望能帮助更多人。 2009年,朱力亚因为并发症去世,年仅27岁。 但她的故事,却一直提醒着年轻人:爱情需要清醒,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她的母校每年都会举办防艾讲座,提起那个在2004年从深渊里爬出来,用自己的经历照亮别人的女孩。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