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人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后,儿子怀疑父亲把卖房款给了姐姐,跟父亲断绝了来往。老人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可女儿却选择在国外定居,老人跟着外孙女生活了3年,等他回到上海后,却发现女儿把她名下的两套房子都租了出去。老人一纸诉状,将女儿告上法庭,要求女儿按照每月5000元计算,给自己80万赡养费,可结果让人意外。 据光明网10月30日报道,事情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那时候,刘老伯卖了一套老房子,本是想改善生活,却没成想这笔钱成了点燃家庭矛盾的炸药。 儿子一口咬定,父亲偏心,把卖房的钱都给了姐姐,父子俩为此大吵一架,谁也说服不了谁,从那以后,儿子就跟家里断了联系,二十年没再登过门。 亲情这根弦,说断就断了,儿子指望不上了,刘老伯所有的情感和养老的希望,自然就全部倾注到了女儿刘女士和外孙女小陈身上。 尤其是外孙女小陈,可以说就是刘老伯一手带大的,爷孙俩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深厚,外孙女小时候,女儿工作忙,都是他这个外公接送上下学,陪着写作业,那段祖孙相伴的日子,可能是刘老伯记忆里最温暖的时光。 然而,这份平静在2018年被彻底打破,女儿刘女士做出了一个改变所有人生活的决定——移居海外,也就在同一年,刘老伯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腰摔断了。 远在国外的女儿通过视频电话,反复强调手术风险大,坚持让父亲保守治疗,可是在上海的外孙女小陈,眼看着外公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她认为只有手术才能让外公彻底摆脱痛苦。 小陈是个行动派,她没再跟远在天边的母亲争论,直接做主,签了字,带着外公上了手术台,手术很成功,但术后的康复是个大问题,小陈不放心把外公一个人留在上海,她担心没人能尽心尽力地照顾。 于是,她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带着外公去郑州生活,这一走,就是整整三年,三年的异乡生活,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终究是难熬的。 刘老伯越来越想念上海的老街坊、熟悉的吴侬软语,他不顾外孙女的再三挽留,执意要回到上海。 可当他满怀期待地回到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时,一个残酷的现实把他打懵了——女儿已经把他名下的两套房子全都租了出去。 他,一个在上海有两套房产的本地人,竟然无家可归了,无奈之下,刘老伯只能暂时住在一个远房亲戚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段寄人篱下的日子里,他因为颈动脉栓塞突然中风瘫痪,从此吃饭穿衣都需要人伺候。 亲戚家毕竟不方便长住,刘老伯只好请了个住家保姆,可他每月七八千的退休金,要付房租,要给保姆发工资,还要买各种昂贵的进口药,钱很快就见了底。 走投无路之下,2025年4月,刘老伯颤抖着在一纸诉状上签了字,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告上了法庭,他要求女儿支付过去十几年的赡养费,按照每月五千块的标准,总共八十万。 法院的传票果然比亲情管用,女儿刘女士很快从国外飞回上海,在法院的调解室里,面对瘫痪在床的父亲,她承诺立刻在上海给父亲租一套舒适的房子,再请一个全天候的护工,负责父亲的饮食起居,直到他百年之后。 看着女儿诚恳的态度,刘老伯心里的气也消了一大半,当场就同意了撤诉,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女儿拿着刚签好的租房合同,上门找父亲办撤诉手续时,意外发生了。 恰好那天,外孙女小陈也赶来看望外公,母女俩一见面,积压多年的矛盾瞬间爆发,小陈指责母亲这些年对老人不闻不问,现在跑回来装孝顺,根本不配! 争吵中,情绪激动的小陈失手推了母亲一把,还踢了一脚,这一推,彻底推翻了刚刚达成的和解,刘女士觉得自己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又气又伤心。 她觉得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女儿的理解,甚至还要挨打,第二天,她订了机票,头也不回地又飞回了国外。 之前的所有承诺,自然也成了空头支票,保姆因为拿不到工资,无奈之下,只能把刘老伯送到法院门口。 法院的工作人员也是焦头烂额,赶紧再次联系刘女士,这一次,她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把父亲送进专业的养老院,所有费用她来承担,可刘老伯一听“养老院”三个字,头摇得像拨浪鼓。 为了打消老人的顾虑,法院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带着他去了一家市中心的高档养老院实地考察,干净明亮的单人房间,专业的医疗设备,耐心周到的护理人员,这一切都和刘老伯记忆中的养老院完全不同。 看着这一切,老人紧锁的眉头才慢慢舒展开来,最终,法院将庭审现场搬到了养老院的活动室里,在这场特殊的庭审中,父女俩终于把多年的心结和误会都摊开来说了。 女儿哭着说自己并非不孝,只是国外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很大,加上和女儿的沟通不畅,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父亲也理解了女儿的难处。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女儿每年至少回国探望两次,每月必须视频通话,并承担父亲在养老院的一切费用,这场持续了二十年的家庭风波,总算画上了一个句号。 信源:光明网2025-10-30
上海,老人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后,儿子怀疑父亲把卖房款给了姐姐,跟父亲断绝了来往。老
鸿鹄浮歌
2025-11-01 11:42: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