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18万吨大豆一出手,我就知道,好戏要开场了。 果不其然,老特立马发了个朋友圈昭告天下:看,我谈下来的!还顺手就把这事儿跟芬太尼的关税挂上了钩。 那意思明摆着:你们多买点我的豆子,我就在别的地方给你们松松绑。 这操作,怎么说呢,格局,小了。 特朗普在专机上对记者轻描淡写地抛出那句“我预计会降低芬太尼关税”,仿佛只是商场里讨价还价的多退少补。他刻意将这种合成阿片类药物的泛滥归咎于他人,却对本国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闭口不谈。 这场“大豆换芬太尼”的戏码早在幕后精心排练。就在十天前,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的谈判桌上已就关税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那18万吨大豆不过是舞台上的一个道具,用来烘托特朗普想要塑造的“交易艺术”。 看看数字吧,加征关税这把双刃剑从来都是两边一起流血。四月份中国对美大豆征收高达47%的关税后,美国农民眼睁睁看着自己最大的大豆出口市场逐渐关闭。中国转而向巴西、阿根廷甚至俄罗斯开拓进口渠道,形成了以巴西豆为主、美豆为辅的新格局。 我们的粮仓并没有因此空虚,2024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储备充足足以应对任何贸易摩擦。通过耕地保护、种业振兴等措施,我们正在减少对外依存度,这才是真正的固本之策。 特朗普政府总喜欢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为一场交易,似乎所有矛盾都能用关税这把锤子解决。从3月对美农产品加征关税,到4月反制升级,再到10月吉隆坡会谈,中方的应对始终既有定力又有弹性。 据商务部10月30日公布的信息,美方已同意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并将24%的对等关税暂停一年。这种相互妥协才是成熟大国的相处之道,而非单方面的施压。 国际贸易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拳击赛,而需要各国共同演奏的交响乐。把粮食、药品这些关乎民生的基础商品当作政治筹码,最终只会伤及普通百姓。当美国中西部农场主的大豆堆满仓库,当中国跨境电商为清关成本发愁,谁才是这场博弈真正的赢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