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再举办奥运会了?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反复来中国挑毛病,让中国人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中国人是讲礼数的,一向待人以诚。2008年咱们全力以赴办奥运,倾全国之力,把北京打造成了世界最亮眼的城市。可国际奥委会那些委员来了,不是夸你努力,而是专挑刺。 一个卫生间的卷纸架都能被他们说成“与国际标准不符”,说得好像咱们连个厕所都不会修。 更离谱的是,他们还嫌咱们淋浴喷头太低,结果一看,是我们特意为欧美运动员加高了的。 那时候的中国,刚刚崛起,国际话语权还没现在这么硬气。我们忍了,能让世界看到一个自信的中国,值。 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需要靠办奥运来证明自己的新兴国家了。 我们的高铁、我们的新能源车、我们的太空站,一个个都在世界舞台上争光添彩。你再让我们为了一个“国际标准”去低声下气,那是做梦。 国际奥委会现在还总在说,希望中国再来一次,甚至开出“北上广联合办赛可省三成预算”的条件。 说得好像我们会为了这点“便宜”就心动。你看看现在的奥运会还剩多少光环? 2036年,全球只有中东几国在尝试申办,欧洲老牌强国早就不玩了。不是办不起,是不愿办。 2004年的雅典,欠下一屁股债,80亿美元的缺口,至今没补上;2016年的里约,连工资都发不出,场馆成了废墟; 哪怕是经济强国日本,2020年东京奥运硬是因为疫情赔了个底朝天,210亿人民币打了水漂。你说这叫光荣?这叫负担。 北京2008年那一届奥运,我们官方说只花了68亿美元,可业内谁都知道,真金白银投进去至少400亿。鸟巢光是每年的维护,就得2000多万。 你说值不值?当年值得,现在不值了。为什么?因为今天的我们,已经不需要奥运来证明什么。 我们要的是科技强国、乡村振兴,是让老百姓住得好、看得起病、孩子上得起学。 国际奥委会却还活在自己编的梦里。他们每个周期能赚上百亿美元,却只肯拿出七成给主办国分一分,剩下的存进自己的“金库”。 委员们拿着百万美元年薪,开着私人飞机到处视察,动不动就对主办国指手画脚。运动员才是比赛的主角,可收入呢?连这些官员的零头都不到。这公平吗? 更让人反感的是他们的双标。2022年北京冬奥时,让我们拆首钢大跳台旁的工业烟囱,说影响转播画面。 可到了别的国家,类似问题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年10月,印尼因为不给以色列运动员发签证,被直接取消2036年申办资格。可当初俄罗斯运动员被禁赛,却没人替他们说一句公道话。 国际奥委会嘴上讲“政治中立”,可一到关键时刻,立场就全写在行动里了。 中国现在为什么不办奥运?不是怕花钱,也不是怕麻烦,是不想再受这种不公平的对待。 我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没必要再迎合谁、讨好谁。 2025年一项调查显示,68%的中国人认为“办奥运不如建社区医院”。人们的需求变了,国家的方向也变了。 我们更愿意把资金投向能改变未来的地方,比如AI,比如新能源,比如基础教育。 国际奥委会当然也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吸引力,搞什么《奥林匹克AI议程》,还要办电子竞技奥运会。 可这些改变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成本依然高昂,规则依然不公,政治依然渗透。你不先解决这些问题,谁还信你? 奥运会曾是荣耀的象征,但现在,它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吞金兽”。 你看巴黎2024声称要节俭,结果还是超预算;你再看2030年法国阿尔卑斯和2034年盐湖城,虽然勉强接下了任务,但热情全无。 2036年只剩卡塔尔一家的联合申办在硬撑,看看这局面还需要解释吗? 我们不是厌倦了体育精神,而是厌倦了被利用。 国际奥委会若不真正改革,不彻底摆脱政治,不实实在在为主办国减负,那它迟早会失去最后的支持者。 今天的中国,就是最清醒的那个。我们曾全力以赴地办了一届最成功的奥运,也有资格说“不”。 未来的奥运会会变成什么样?没人知道。但至少,中国不会再为一个失去公信力的组织当“冤大头”。 我们走过了那个需要别人认可的阶段,现在,是别人该争取我们的认同了。 现在我们不办奥运,不是我们变了,是这个世界变了。 国际奥委会若还看不清这一点,那就别怪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离开。 奥运不再是全世界的节日,而是越来越像一场自娱自乐的旧派游戏。 我们不愿陪着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