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巴西对中国出手了!10月28日媒体爆料,巴西外贸委员会正式官宣,对原产于中国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做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不仅要加征反倾销税,还要征5年! 凭借硬核实力,中国钛白粉于巴西市场开疆拓土,占据八成份额,以龙佰集团为例,其硫酸法工艺卓有成效,将成本降至每吨2270美元,较巴西本土产品便宜400至1100美元。 2023年巴西从中国进口10万吨,2024年前8个月又买了近10万吨,这不是“倾销”,是市场主动投票,巴西企业Tronox哭诉“中国产品便宜15%”,却没提自家工厂开工率低、原材料还靠进口的尴尬。 事实上,巴西本土产业之症结,绝非“中国抢占市场”所致,其根源在于自身未能紧跟技术升级的节奏,在时代浪潮中渐失先机。 关税一加上,巴西本土涂料、塑料企业第一个“喊疼”,成本直接涨30%,最后还不是消费者掏腰包?更讽刺的是,巴西这几年对华反倾销已经成了“连续剧”,轮胎、聚醚多元醇,现在又轮到钛白粉。 这种“跟风式保护”,表面看是护着本土企业,实则让他们躺平了不进取,长期来看,本土产业技术没进步,全球竞争力反而下滑,这不是“护犊子”,是“坑娃”啊。 中国企业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龙佰集团早就在东南亚、非洲建厂,巴西出口占比从80%降到7.7%,关税根本“伤不到根”。 中核钛白等企业更为激进,径直升级氯化法工艺,其高端产品出口增速远超传统产品,此操作有力证明:真正的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与市场多元,而非价格鏖战。 巴西这五年关税,短期看是给本土企业“续了命”,但长期看,是把产业链效率拉低、消费者买单。 中国钛白粉的崛起,本质是全球化分工里技术迭代和规模经济的胜利,巴西与其筑墙,不如学中国搞产业升级。 毕竟,全球贸易绝非“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唯有合作方可实现双赢,若保护主义成为普遍现象,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产业链与消费者的利益,这便是残酷而扎心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