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达成多项和解,但在稀土这一块,中方留了一个后手! 但在大家都关心的稀土问题上,中方并没有完全松口,反而留了个实在的后手,这事得从稀土本身的重要性说起。 可能有人觉得稀土就是普通矿石,其实它是现在工业根本离不了的东西。新能源车的电机要靠稀土做的永磁材料,2025 年新能源车销量涨了 40%,对稀土的需求跟着暴增;海上风电的大发电机没它转不起来,全球风电装机量年年都在加;就连现在热门的 AI 技术,服务器传感器、高端芯片制造都得用它。 更关键的是军工领域,美国的 F-35 战斗机航电系统、“爱国者” 导弹制导装置,还有核潜艇推进系统,都离不开稀土,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自己都承认,他们国防工业 80% 的稀土需求得靠进口,而这些进口大多来自中国。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是吹出来的,全是实打实的硬实力。2025 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咱们稀土储量占全球 38%,产量超过 60%,最关键的是精炼加工环节,全球 90% 以上的产能都在中国,重稀土加工更是接近 100% 垄断。 这意味着就算别的国家有稀土矿,挖出来也得送过来加工,因为咱们能把稀土纯度提到 99.999% 以上,还能把成本压得很低,这技术壁垒没个十几年根本破不了。 而且咱们有完整的产业链,从挖矿、提炼到做高端永磁体,一步就能到位,别人想复制都没门路。 美国不是没试过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这几年急着搞 “稀土供应链本土化”,重启了加利福尼亚的芒廷帕斯矿,还跟澳大利亚签了 85 亿美元的协议,拉着日本搞联盟,想建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可结果并不理想,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因为美国自己没有分离技术;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想建分离厂,环保争议一大堆,投产时间一推再推;日本跟越南、坦桑尼亚合作开矿,那边基础设施差,运输成本是中国的 3 倍,炼出来的稀土纯度不够,根本满足不了高端产业需求。麦肯锡都算过,就算西方拼命砸钱,到 2035 年中国在稀土市场还是老大。 这次会谈里,中方说同意把稀土限制推迟一年,不少人觉得这是让步,其实根本不是,这正是留后手的关键。 按照原计划,中国本来要在 2025 年 8 月全面实施稀土出口许可制度,现在推迟到 2026 年 8 月,但中方并没有完全解除管制,而是做了 “选择性松绑”—— 允许部分民用领域的稀土出口,可对军工相关的品类仍保持严格限制,这就是守住了战略底线。 美方其实特别焦虑稀土的事,他们的军工企业稀土库存顶多撑三个月,要是真断供了,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巨头的供应链就得断裂。 所以美方财长会谈后赶紧宣布 “中国推迟稀土管制一年”,可中方压根没正式确认这种说法,这种 “单方面报喜” 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急缺。 中方缓一年,等于告诉美方:我随时能出手,现在给你喘口气,看你接下来怎么表现。 这一年的时间对中方来说太关键了,正好能接着完善稀土资源整合、产业升级和出口审批制度。到时候不是 “不卖”,而是 “挑着卖、控制卖”,主动权会更稳。而且这一年也是给美方的考验,要是美方还不拿出真诚意,还想拿关税说事,一年后稀土限制一启动,美方那些依赖稀土的产业就得难受;要是美方好好谈,那大家还有的聊。 其实这事儿还有段老历史,2014 年美国拉着盟友在 WTO 告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咱们败诉后放开出口,结果低价稀土直接冲垮了美国自己的稀土企业,让他们彻底丢了产业链。 现在咱们再搞管制,美国反而不敢去 WTO 告了,毕竟现在是他们怕断供。当年美国赢了官司却输了战场,现在中国手里的牌早就从资源牌变成了技术牌和产业链牌。 中方这手安排特别务实,既用推迟管制的姿态换来了美方关税威胁的取消,给了会谈台阶,又没丢了自己的核心筹码。要知道中国这些年在稀土领域的投入不是白做的,从环保开采到高端加工,每一步都建立了别人短时间赶不上的优势。美国喊着重建产业,可资本都拿去玩金融回购了,根本沉不下心搞实业,这就是双方的根本差距。 所以说中美会晤里的稀土后手,不是耍小聪明,而是基于实实在在产业底气的战略布局。 中方可以谈,但绝不会随便让核心利益,这一年的缓冲期,既是给对方的机会,更是给自己的准备时间。只要产业链优势还在,主动权就一直攥在咱们手里,这才是最关键的。


 
									 
									 
									 
									 
									![果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阿根廷笑称“感谢巴西的助攻”[捂脸哭]当巴西大豆](http://image.uczzd.cn/1592407693849225081.jpg?i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