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统一台湾势不可挡,而且不会等待太久。为此美国正在为中国统一台湾做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快芯片工厂的建设。 说白了就是怕统一后拿不到高端芯片,断了自己的科技命脉,要搞懂这波操作,得先看看台湾在全球芯片产业里的分量,尤其是台积电,简直是握着全球科技的“命门”。 2024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台积电占了全球晶圆代工市场64%的份额,三星才排第二,只有12%的份额,而且在3nm、2nm这些最先进的制程上,台积电更是一家独大。 2024年第四季度3nm制程已经占了它晶圆收入的26%,5nm占34%,7nm及以下的先进制程收入加起来超过七成,像苹果、英伟达这些美国科技巨头,想要生产高端手机芯片、AI芯片,几乎离不开台积电。 美国商务部自己都承认,92%的尖端芯片都是从台积电买的,要是失去台积电,美国经济会遭受“绝对的破坏”,更别说维持科技霸权了。 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又明白拦不住中国统一,美国才急着把芯片产能从台湾搬到自己家,2022年拜登签署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一口气拿出527亿美元补贴半导体产业,就是为了吸引全球芯片巨头来美国建厂。 台积电自然成了重点拉拢对象,从2020年规划亚利桑那工厂时的120亿美元投资,一路加到2024年的650亿美元,要建三座晶圆厂,2024年4月第一座工厂已经试产,每天能处理2万片晶圆,主打4nm工艺,专门给苹果、英伟达供货,第二座工厂计划2028年量产2nm芯片,这可是目前最顶尖的技术。 为了让台积电安心扎根,美国不仅批了66亿美元直接拨款,还给出了最高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相当于用少量政府资金,撬动了千亿级的私人投资,算盘打得叮当响。 不止台积电,三星也跟着凑了热闹,在德州泰勒市建第二座芯片代工厂,投资170亿美元,瞄准5G、AI领域的尖端芯片,2024年下半年已经投入量产,和台积电的工厂形成呼应,帮美国搭建起本土芯片制造生态。 美国这么着急赶工期,背后藏着对统一进程的焦虑,他们心里清楚,一旦台湾回归,中国对台湾芯片产业的掌控力会大幅提升,到时候美国再想随意获取先进芯片,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台湾芯片产业离不开大陆的供应链,2024年数据显示,台湾96%的稀土进口来自大陆,而稀土是芯片生产的关键材料,光刻机的光学系统、设备的磁体都得靠它,台积电先进制程对大陆稀土的依存度更是超过90%。 2025年10月大陆扩展稀土管制后,台积电美国工厂的高纯铽库存只够37天,高纯镝够42天,申请许可还得交技术资料,审核要好几个月,这种供应链上的掣肘,让美国更迫切地想要实现芯片产能本土化,避免统一后被“卡脖子”。 为了配合本土建厂,美国还在不断收紧对华芯片管制,2024年12月推出的“强化版”新规,一口气把140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限制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3种芯片软件工具出口,连高带宽存储器(HBM)都纳入管控,不光美国产的受限,含美国技术的外国产品也得遵守规定,说白了就是想在统一前,尽可能削弱中国本土的芯片研发和生产能力,同时让自己的本土工厂尽快形成竞争力。 按照美国商务部的预测,到2030年,美国要实现全球20%先进芯片的生产,而在几年前,这个数字几乎是零,这种跨越式的目标背后,正是对中国统一进程的预判和应对。 不过美国的如意算盘也不是没有破绽,台积电在美国建厂时就遇到了不少麻烦,劳动力短缺、工会谈判耽误了投产时间,只能从台湾派2000多名工程师去支援,而且美国工厂曾尝试用替代材料生产,结果光刻机定位误差超标,良率从92%骤降到55%,单位成本涨了83%。 但这些困难都没让美国放慢脚步,因为他们知道,芯片是现代科技的核心,不管是军事、AI还是消费电子,都离不了,只要能把先进芯片产能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就算统一后和中国在科技领域形成对峙,也能占据主动。 台积电2024年全年营收达到2.894万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33.9%,美股涨幅接近90%,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这样的体量和技术实力,让美国无论如何都要把它“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说到底,美国加快芯片工厂建设,就是一场基于现实的战略布局。 他们看清了中国统一台湾的不可逆转,也知道台湾芯片产业的战略价值,与其做无用功阻碍统一,不如提前动手,把最核心的产能和技术转移到本土,既避免统一后供应链断裂,又能继续维持对全球芯片产业的掌控,还能借机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可谓是“一箭三雕”。 只是这种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强行拆分全球供应链的做法,终究会付出代价,成本上升、效率下降都是必然,但在霸权思维主导下,美国显然已经顾不上这些,只能硬着头皮推进这场“芯片搬家”计划,毕竟在他们看来,这是应对中国统一最关键的一步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