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对中国喊话了 近期,德媒《南德意志报》等媒体发惊人之语,大致意思是:“

暖暖的蓝 2025-10-30 22:04:45

德国媒体对中国喊话了 近期,德媒《南德意志报》等媒体发惊人之语,大致意思是:“中方芯片断供令德国汽车工业饱受其苦,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德国汽车工业自己造成的。这是德国长期忽视中国战略意图的结果,也是我们对华政策彻底失败的真实写照。德国直到现在才终于意识到,北京并不是我们的伙伴。” 德国车企的生产线像被拔掉网线的电脑,一个个停在原地。这一切不是因为火山地震,而是因为一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安世半导体。这家在东莞的工厂撑起了全球七成产能,偏偏成了德国汽车工业的“隐形支柱”。 大众集团87%的车规芯片靠外采,安世一家就占了15%。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摔了怪篮子漏,这不是商业决策的失误,而是战略短视的必然结果。 你看德国巴伐利亚的汽车工厂,生产线说停就停。工人们突然没事干了,只能缩短工时。 这些不起眼的小芯片,控制着车窗升降、座椅调节。它们就像汽车的“肌肉记忆”,现在全乱套了。 全球超过一半的这种芯片都产自中国。德国人搞的“准时化生产”,现在变成了“准时化停产”。 德国工业界急得拉响警报,从汽车到机械制造,全都被卡住了脖子。 德国车企一边在中国赚钱,一边却不好好投入研发。他们把燃油车利润拿去分红,研发占比只有2.8%,连比亚迪的零头都追不上。 当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他们还笑话我们是“PPT造车”。现在傻眼了。 更可笑的是,德国政府嘴上喊着“对华去风险”,车企却偷偷把研发中心搬到合肥、上海。这套说一套做一套的把戏,演给谁看呢? 有德国学者说得对,条件反射般地指责中国对欧洲不利的政策,这种做法是愚蠢的。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荷兰政府突然翻脸,冲进安世半导体,冻结资产、罢免中国籍CEO。美国人躲在背后施压。 中方依法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德国政客却跳起来说这是“经济胁迫”。 有意思的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本计划访华,临行前却突然推迟行程。这种不成熟的外交举动,暴露出德国内部的政治混乱。 德国财政部长克林贝尔的顾问说得对,欧洲应该发展高价值技术产业,这样才能在贸易争端中形成制衡。 德国媒体现在报道中国,负面文章特别多。过去五年,负面报道比例从不足三成飙升至六成以上。 中国一限制稀土出口,德国马上嚷嚷“经济胁迫”。他们怎么不说说,德国92%的稀土都靠中国供应? 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占到全球三到四成。赚我们钱的时候说是“伙伴”,遇到点困难就翻脸。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自己都承认,对中国新能源车加征关税,会损害在华经营的欧美厂商利益。 德国车企老板们现在急着往中国飞,到处找芯片供应商谈判。工程师们也在拼命找替代方案。 德国经济部赶紧开了危机会议。但他们发现,就算想把生产线搬回欧洲,关键生产步骤还是得在中国完成。 德国数字事务部长维尔德贝格说,德国过去20年在这领域发展滞后,不是一届政府能弥补的。 想换个供应商?光认证测试就要六个月。德国人的库存,只够几周用了。 宝马奔驰的展厅里,本该摆新车的位置空着。交货期一拖再拖,德国汽车百年的信誉,正在一点点流失。 生产停摆的背后,是德国“工业明珠”在全球变革中的脆弱。没有备用计划就取消访华、没有备胎就押注单一供应链,德国汽车的故事告诉我们:把供应链做成单恋,迟早失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22

评论列表

lixyuone_blog

lixyuone_blog

2
2025-10-31 09:41

分不清敌我是欧洲的人悲剧

暖暖的蓝

暖暖的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