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大家天天说美元收割全世界,伊朗今天告诉你,什么才叫收割。 平时刷到美元收割的新闻,大家总忍不住吐槽几句,但直到看见伊朗现在的样子,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财富被洗劫一空。 2025 年 9 月底,一个扎心的数据砸在全世界面前 —— 美元兑伊朗里亚尔汇率冲到 1:115 万,这个数字放在 15 年前想都不敢想。 咱先把时间拉回 2010 年,那时候 1 美元能换 1 万里亚尔,伊朗百姓手里的钱还算值钱。日常购物揣几张纸币就够,市场上的商品标价也都是正常数字,小商贩算账不用掰着手指加零,工薪族的储蓄能稳稳当当做应急保障。 谁能料到,短短 15 年时间,里亚尔会贬得如此彻底。2025 年初汇率还是 1:80 万,才 9 个月就又跌了 35 万,相当于年初存的 100 万里亚尔,到年底只能当 70 万花。 汇率崩盘的背后,藏着伊朗绕不开的困境。核心问题出在国际制裁上,因为核问题争议,伊朗从 2010 年起就陆续遭遇联合国和部分国家的多轮制裁。 石油出口是伊朗的经济命脉,制裁直接掐断了这条生路,外汇收入暴跌让国家手里没了硬通货。为了维持运转,伊朗央行只能不停印钞,市面上的里亚尔越来越多,价值却越来越低,恶性通胀就这么缠上了这个国家。 你可能不知道,伊朗不是没试过反抗。这些年他们一直在推去美元化,和中俄等国的贸易尝试用本币结算,还试过用黄金、加密货币替代美元结算石油。 但本币信用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伊朗非石油产业薄弱,农产品、制造业都没法形成竞争力,本币结算没人愿意接盘。制裁影响下,伊朗石油出口量大幅下滑,外汇储备少得可怜,根本没法稳定汇率。 现在伊朗街头的场景,说出来让人揪心。大爷大妈买菜时,怀里揣着一沓沓比纸巾还薄的里亚尔,数钱都得花半天。一瓶普通矿泉水标价 50 万里亚尔,一顿快餐要 200 万里亚尔。 刚领的工资,可能过半个月就缩水三成,打工族越忙越穷,小商贩不敢囤货,怕明天货没卖出去,钱就不值钱了。银行里取现要预约,大额交易只能用美元或欧元,普通百姓没渠道换外汇,只能被动承受财富蒸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给出了相关数据,伊朗官方承认当前通胀率达 40%,独立机构估算已经超过 50%,这意味着物价涨得比工资快得多。 伊朗经济连续多年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找工作难,不少家庭只能靠打零工勉强糊口。 对比同样经历过货币贬值的阿根廷、土耳其,伊朗的贬值速度更惊人 ——15 年贬值 114 倍,相当于一辆价值 1 万美元的汽车,2010 年花 1 亿里亚尔能买,2025 年得花 115 亿里亚尔,这样的财富缩水谁顶得住? 很多人总说美元收割全球,但伊朗的情况更特殊。美元收割往往是通过汇率波动、债务陷阱间接获利,而伊朗是本币彻底失去信用,外部制裁和内部经济结构缺陷双重夹击。 普通民众的财富直接被通胀吞噬,连缓冲的机会都没有。这不是简单的汇率波动,是无数家庭的生计被碾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被慢慢消耗。 伊朗的故事给全世界提了个醒:财富的安全感,从来不是靠单一货币或单一产业撑起来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多元化的抗风险能力才是根本。 虽然现在伊朗深陷困境,但只要找对方向,调整经济结构,重建本币信用,总有走出泥潭的一天。而我们也该明白,稳定的货币环境、健全的经济体系,才是普通人安身立命的基础。生活在稳定的环境里,不用为纸币变废纸发愁,本身就是一种值得珍惜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