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理论上来说,氢弹威力确实上不封顶。但是核武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扔不到对方

关羽深聊娱乐 2025-10-30 11:23:10

[太阳]理论上来说,氢弹威力确实上不封顶。但是核武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扔不到对方头上去,那跟没有核武器没区别。   提起氢弹,不少人会脑补这样的画面,巨大的火球吞噬天地,蘑菇云直冲云霄,仿佛能轻易摧毁一座城市,从理论上来说,氢弹的威力确实像没有天花板的蓄水池。   只要不断增加核材料,当量就能无限提升,毕竟它依靠氢同位素聚变释放能量,不像原子弹受限于重原子裂变的临界质量,早在上世纪,苏联试爆的沙皇炸弹就达到了5000万吨当量,相当于3800颗广岛原子弹,若继续叠加材料,威力还能再升级。   可有趣的是,半个多世纪过去,没有国家再追求更大当量的氢弹,反而把更多精力花在了一件更基础的事上,怎么把氢弹扔到对方头上,毕竟在核武器的世界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扔不过去的氢弹,和一堆废铁没区别。   先说说氢弹无上限的威力到底有多惊人,1954年美国布拉沃试验,原本预估600万吨当量的氢弹,实际爆炸威力翻了两倍多,达到1500万吨,当时火球直径足足有7公里,蘑菇云顶端窜到40公里高空,相当于12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   更可怕的是,150公里外的朗格拉普环礁,5小时后下起了“辐射雪”,当地居民皮肤溃烂、头发脱落,后续癌症发病率飙升,145公里外的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渔民们浑身起疹子,满船渔获全成了“辐射废品”。   要是按理论推算,把更多氘、氚材料装进氢弹,当量突破1亿吨、10亿吨都有可能,可为什么各国反而踩了刹车?答案很简单,再大的威力,扔不过去也没用。 上世纪中国研发氢弹时,就吃过扔不过去的大亏,1967年,中国首颗氢弹爆炸成功,可运载工具却成了短板,当时用的是改装后的苏联图-16轰炸机,这架飞机航程有限,还没飞到敌方领空,大概率就会被防空导弹击落。   后来科研团队又改装强-5强击机,专门设计了机腹挂架和氢弹推脱装置,可1971年首次试验时,意外还是发生了,因为部件温差变形,试飞员杨国祥三次按动投弹开关,氢弹都纹丝不动。   当时飞机带着氢弹,就像揣着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着陆时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万幸的是,着陆保险装置生效,杨国祥成功迫降,直到第二次维修好部件,氢弹才终于精准投下,这件事也让各国彻底明白,没有靠谱的运载工具,氢弹再厉害,也只是放在仓库里的摆设。   如今,各国比拼的早已不是氢弹当量多大,而是怎么把氢弹扔得又远又准、还拦不住,曾经追求大当量的思路,就像想用大炮打蚊子,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被反导系统盯上。   现在更流行的是“小型化核弹头+灵活运载工具”,比如把核弹头做得像篮球那么大,装在洲际导弹上,射程能达到1.2万公里,从中国发射,能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或者把核弹头装在核潜艇上,潜艇藏在深海里,神出鬼没,随时能发射潜射导弹,这才是真正的威慑力。   更关键的是突防能力,就像高超音速导弹,它能在空中变轨,飞行轨迹没法用数学公式预判,连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都头疼,去年在以色列,萨德拦截高超音速导弹只成功了一次,之后就彻底停用,可见其拦截难度有多高。   有人可能会问:“要是有国家掌握了氢弹技术,却没有洲际导弹,算不算有核威慑力?”答案是否定的,就像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却扔不到对手身边,对手根本不会害怕。   现在有些国家,虽然能造出氢弹,可导弹射程只有几千公里,还没飞出自己的国土就会被拦截,这样的氢弹,其实和没有核武器没区别。   说到底,氢弹的无上限威力只是理论上的加分项,而能投送过去才是核威慑的必答题,就像我们平时快递东西,再贵重的礼物,要是送不到对方手里,也没任何意义,未来,各国还会在运载工具上不断发力,毕竟在核威慑的游戏里,扔得过去永远比威力多大更重要。

0 阅读:0
关羽深聊娱乐

关羽深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