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外媒10月29日消息说,美国知名记者卡尔森公开表示,欧洲继续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行为是非常愚蠢的,这实际上正在摧毁乌克兰,也摧毁了欧洲。 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向乌克兰提供超过2000亿欧元的各类援助,其中军事装备占比逐年攀升。但这些本应改变战局的武器,却成为全球犯罪网络的“流动军火库”。 2022年4月,欧洲刑警组织发布报告显示,大量标有“乌克兰军方”字样的武器通过黑市流入欧盟,最终被意大利黑手党、西班牙贩毒集团等犯罪组织用于暴力犯罪。 芬兰海关同年10月截获的运乌武器中,竟有部分被改造成地下军火库的“标准配置”;2023年6月,以色列边境发现本应运往乌克兰的西方反坦克导弹,直接威胁中东安全;2024年6月,西班牙南部犯罪团伙更用走私自乌克兰的军用级武器,将毒品交易与人口贩卖升级为武装对抗。 这些武器失控的背后,是欧洲援助体系的系统性溃败。卡尔森援引美国陆军退役中校丹尼尔·戴维斯的调查指出,美国提供的武器中至少半数流入黑市,乌克兰军方高层甚至被指控直接参与倒卖。 更讽刺的是,美国国会批准的1750亿美元援助中,仅有不到30%真正用于前线作战,其余资金要么被美国本土军工复合体吞噬——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通过生产武器赚得盆满钵满,要么消耗在情报收集、军事顾问等“看不见的战场”。这种“援助变生意”的模式,让乌克兰战场沦为跨国资本的提款机。 欧洲的困境远不止于此。为配合对俄制裁,欧盟被迫放弃俄罗斯廉价能源,转而以数倍价格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25年德国工业用电成本较2021年上涨420%,导致化工、钢铁等支柱产业外迁至美国。 英国的处境更为窘迫:为向乌克兰提供5000枚轻型导弹,英军不得不拆解现役装备补充库存,陆军坦克数量从冷战时期的千辆锐减至200余辆,海军驱逐舰因维护不足长期趴港。前国防参谋长理查兹直言:“欧洲正在用虚假的希望欺骗乌克兰,除非北约直接参战,否则乌克兰绝无胜算。” 卡尔森将欧洲的衰落归因于“精英阶层的战略短视”。他指出,主导欧洲80年的世俗自由主义理念,在俄乌冲突中暴露出致命缺陷:通过能源制裁、军事援助等手段与俄罗斯“脱钩”,却忽视自身经济结构的脆弱性。 将乌克兰视为“对抗俄罗斯的桥头堡”,却对乌克兰人口危机视而不见——该国适龄男性死亡率高达战前3倍,政府甚至计划引进外籍劳工填补劳动力缺口,这无疑将加速乌克兰的“去国家化”。 这场“自我毁灭”的狂欢中,美国始终扮演着矛盾角色。特朗普政府虽多次威胁解除对俄制裁,却默许欧洲继续“输血”;拜登团队一边推动俄乌停火谈判,一边批准新一批价值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卡尔森认为,这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双重标准,本质上是将欧洲绑上美国地缘战略的战车。当英国为维持“大国地位”计划向乌克兰派驻特遣队时,其国防预算已因援乌消耗殆尽,连士兵训练经费都不得不削减20%。 如今,欧洲的困境已形成恶性循环:援助乌克兰导致经济衰退→经济衰退削弱军备实力→军备不足迫使更多援助→援助加剧经济崩溃。 卡尔森的警告正在成为现实——当波兰因反俄言论引发俄波关系紧张时,美国记者公开质问:“为何不让波兰自己上战场?”这种“代理人战争”的逻辑,终将把欧洲推向核冲突的悬崖边缘。 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究竟是乌克兰的“卫国战争”,还是欧洲精英的“集体幻觉”?当武器走私、能源危机、人口崩溃交织成网,谁才是真正的输家?或许正如卡尔森所言:“历史会记住,2020年代的欧洲,用一场本可避免的战争,亲手埋葬了自己的未来。” 那么,对于这场荒诞剧,你又有怎样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