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心态还是没有摆正。这两天在英国访问的苏林,在牛津大学发表了一个演讲。说世界的关键不在你站在哪一边,而在如何站稳。强调越南是独立自主国家,不是大国附庸。问题的关键是,你越南家的经济体系,在供应链是就是高度依附于中国的啊。当然,其市场则是高度依附于美国。脱离这个经济现实,而空谈独立是毫无意义的。 这说明,他们还是继续想玩中美两头吃的把戏。但是,美国搞全球关税,中国搞稀土管控,两者已经是针尖对麦芒。想继续战略模糊,不早日决断,吃亏的是你自己。 2019 年中美贸易摩擦那阵,不少人喊着 “制造业迁越南”,有学者实地去胡志明市的电子厂区调研,结果发现拧螺丝的电动工具来自东莞,焊接用的锡线产自温州,连包装泡沫盒都印着 “福建制造”,所谓的产业转移根本就是中国供应链 “漫” 了过去。 到 2024 年这情况更没改观,越南电子产品出口里,中国中间品占比已经飙到 58%,形成了 “深圳研发 — 北宁组装 — 欧美市场” 的固定循环,等于越南只赚了个组装费,核心命脉全攥在中国手里。 更别说 60% 的电子零部件、80% 的塑料原料都得从中国进口,2024 年中国光输往越南的科技产品就有 440 亿美元,占了对越出口的三成。 越南不是没想过 “去中国化”,可试过之后才知道疼。有家手机组装厂硬换本土电池,结果续航不达标,大批成品被退货,直接亏了几百万美元;想换塑料原料,中国的聚丙烯每吨 800 美元,从日韩进口就得贵 300 多,生产成本一下涨 20%,小厂子根本扛不住。 去年中国某港口因台风停运一周,越南几家纺织厂没了中国染料,整条生产线停工,只能眼睁睁付违约金。这种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依赖,哪是喊几句独立口号就能切断的? 再看市场端,越南更是把美国当成了 “饭票”。2024 年越南对美出口 1196 亿美元,占了 4055.3 亿美元出口总额的近 30%,而出口本身就占越南 GDP 的 85%,等于美国市场直接关系着越南经济的死活。 服装、鞋类、电子产品这些主力出口品,36.6% 都流向了美国,可这些产业全在价值链中低端,没啥不可替代性。 美国一抬手加征关税,平均税率从接近 0 涨到 20%,越南出口成本立马飙升,联合国报告预测其出口萎缩幅度可能高达 19.2%,比亚太平均水平高三倍还多。 更有意思的是,越南对美顺差大,特朗普政府早盯着这事,“对等关税” 的大锤悬在头顶,连耐克、阿迪这些依赖越南代工的美国品牌都跟着股价大跌,越南自己更是慌得不行。 最讽刺的是越南想靠半导体撑场面的心思,说到底还是在中美之间找缝隙。英特尔、三星这些巨头确实在越南设厂,但全是技术含量低的封装测试环节,高端的设计制造根本不来。 越南半导体年均缺 8 万名工程师,本土只能满足不到 20% 需求,工程师年薪 8000 美元,还不到台湾地区的五分之一,谁愿意来? 就算建了新厂,安靠科技的设备还得从中国运过去。预计到 2032 年越南在全球芯片封测的份额能涨到 8%,可这点份额根本不够撑起 “独立产业” 的招牌,反而更得看中美脸色:美国要 “去中国化” 才给机会,中国断了设备原料就玩不转。 范明政说世界经济相互依存,这话没假,但越南的 “依存” 早成了失衡的跷跷板,一头踩着中国的供应链,一头搭着美国的市场,自己连平衡杆都抓不稳。现在中美早不是模糊地带能藏住的局面,美国搞全球关税,中国搞稀土管控,针尖对麦芒的架势摆得明明白白。 越南半导体要中国设备,纺织业要中国原料,同时电子产品要美国市场,服装要美国订单,想在中间耍滑头,哪边都不敢得罪。可关税加征影响出口,稀土管控卡着原料,两边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那些喊着 “不站边只站稳” 的论调,本质上是既想保住中国供应链的低成本,又想赚美国市场的钱,可现实里哪有这么美的事? 就像手里攥着两根绳子,一头是中国,一头是美国,现在两边开始往回拉,越南还想脚不沾地悬在中间,最后只会被拽得东倒西歪。 经济账从来最实在,依赖关系没打破之前,空谈独立不过是自说自话,真等两边都动真格,最先疼的还是越南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