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惊掉下巴!一个连一本二本都没考上、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90后高职生,居然站在了清华大学的讲台上,教起了那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进来的学霸们! 这个人就是邢小颖。 看完邢小颖的故事,好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不敢信。一个当年连本科线都没够着的90后姑娘,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院校毕业,居然能站上清华大学的讲台,给那些过五关斩六将考进来的学霸们上课。这反差大得让人一时反应不过来,换谁听了都得愣一下。 这事真不是编的,央视新闻频道《午间新闻》都报道过她的故事,她母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官网也专门发了消息。 邢小颖2011年选的是学校里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那会儿她没纠结本科还是高职,一门心思扑在学技能上。 职业院校的课程跟普通大学不一样,她在校期间光实训课就占了总学时的一半还多,那些金属器械的纹路、铸造流程的细节,早被她摸得比自己的手掌还熟。 2013年11月,19岁的邢小颖得到了去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习的机会。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去的,全靠她在学校里实打实的成绩撑着。实习结束后,她凭着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硬实力,直接被推荐留下来任教,2014年正式入职的时候,她刚从高职毕业没多久。 刚去清华那阵,背后的议论声从没断过。不少人私下嘀咕“高职生真的能教清华学生?”这种话换别人可能早就慌了,但邢小颖一点不怵。每次有人旁敲侧击,她都坦坦荡荡地回一句“我手上有活儿,保证让你们学到真东西”。 这底气可不是吹出来的,清华的实践课看重的是真本事,那些书本上的理论学霸们懂,但怎么把分型砂撒得均匀、怎么精准控制铸造温度,这些实操技巧得靠真功夫说话。 邢小颖讲课有套自己的法子,能把枯燥的专业术语讲得跟聊天似的。讲抛砂动作,她不说专业要领,直接比作“跟扣篮一样,得有劲儿还得准”;教撒分型砂,就说“和吃烧烤撒孜然一个道理,快准狠才能均匀”。 更厉害的是,她还把3D打印、虚拟仿真这些新技术融进传统铸造课里,让老手艺接上了新潮流。学生们都偷偷叫她“宝藏老师”,说听她的课根本不会走神。 她可没止步于“会讲课”。2015年,邢小颖报了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升本,两年后顺利拿到学士学位。工作这些年,她在《铸造技术》《制造技术与机床》这些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还申请了相关专利。 2021年,她评上了工程师职称,同年讲铸造课的视频突然在网上火了,播放量一路冲到两亿,点赞超百万。连教育部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都特意让她远程连线分享经历。 在清华的这些年,她拿奖拿到手软,连续八次斩获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特等奖和一等奖,2023年还评上了清华大学优秀实验技术人员。有人算过,她带过的清华本科生少说也有几千人,不少学生毕业后还会跟她联系,说当年在她课上学的实操技巧,工作后帮了大忙。 其实邢小颖不是个例。她母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十年里,已经有13名毕业生在清华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工作,涉及机械、焊接等好几个专业。还有些校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当实训老师,都是靠手上的硬技能站稳了脚。 现在提起这事,邢小颖总说自己只是赶上了职业教育的好时候。从职教高考落地到技能人才待遇提升,这几年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再也不是大家眼里的“退路”。 她的经历刚好说明,赛道从来不止一条,有人靠笔试成绩闯进名校,有人靠实操技能站上讲台。那些在实训车间里流的汗、反复打磨的手艺,终会变成托举自己的力量。 谁能想到,当年连本科线都没够着的姑娘,如今成了清华园里的“明星老师”。她用十几年的时间证明,所谓逆袭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把每一步都踩实了往前走。就像她常跟学生说的,机会永远留给一直在奔跑的人,不管起点在哪,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

 
									 
									 
									 
									 
									![小猫过肩摔男大学生[doge]](http://image.uczzd.cn/17506582110775217469.jpg?i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