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是县委统战部部长,能力很强;这次县委组织部部长调走后,他找到县委书记,说自己以前做过组织工作,希望能调去当组织部部长,干回老本行 书记当时没立刻答应,坐在办公桌后手指敲着桌面,说这事得再议议。不是书记不信任他,主要是有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是市里下来的年轻干部,背景硬,据说上边有人打招呼;另一个是县发改局局长,跟了书记好几年,论资历也够得着。朋友没急,就跟书记说,不用马上定,您可以看看我以前的工作记录,也看看这阵子组织部的活儿我能不能搭上手。 没过三天,组织部要搞换届前的干部摸底,正好缺个牵头的。书记想起朋友说的话,就让他临时帮忙。朋友接了活没含糊,第一天就把组织部近五年的干部档案翻了个遍,晚上加班整理出一份清单,把每个乡镇、局里的干部年龄、学历、任职时间都标得清清楚楚,还备注了谁有基层经验、谁擅长搞经济。第二天开会,他拿出清单跟大家说,这次摸底得重点看两样:一是有没有长期在偏远乡镇干的好干部,二是年轻干部里有没有能挑大梁的。组织部的人一开始还嘀咕,觉得他是统战部的,未必懂组织上的门道,结果听他分析得头头是道,连几个老干事都点头。 摸底到一半,出了个小插曲:有个乡镇的副书记,任职时间够了,但档案里少了一份早年的培训证明,按规定不能纳入提拔考察。乡镇书记找了组织部好几次,都说没办法。朋友知道后,没直接说能不能通融,而是去查了当年的培训记录,发现那人确实参加过,只是当时负责存档的干事调走了,资料漏了。他又跑去市组织部,找熟人查了当年的备案,终于补了证明。那乡镇书记后来专门找书记说,没想到李部长(我朋友)这么较真,还真把事办成了。 这事过去没几天,书记把朋友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说:“组织部部长的位置,就你来吧。” 朋友愣了一下,书记接着说:“本来还犹豫市里下来的那同志,但这阵子看你干活,比他踏实;发改局那老陈,心思多在项目上,组织工作没你细。你以前在组织部当干事时搞的‘青苗计划’,现在那些年轻干部还受益着呢,我没忘。” 朋友上任那天,没搞虚的,就跟组织部的同事开了个短会,说:“咱们干组织工作,别只看档案上的字,得多去基层看真人。以后每个月,咱们部里的人都得下到乡镇,跟干部聊,跟群众聊,知道谁干得好、谁不称职,心里才有数。” 头一个月,他就带着人跑了全县 12 个乡镇,每到一个地方,先去村里看产业,再跟村干部聊,最后才找乡镇干部谈话。有个镇的组织委员,平时汇报工作头头是道,但朋友去了三次,都看到他在办公室待着,没下过村。朋友回去就跟书记建议,把这人调去了县直单位,换了个经常扎在村里的副镇长当组织委员。这事传开后,县里的干部都知道,新的组织部部长不看表面功夫,得真干事才行。 还有一次,县里要提拔几个副局长,有个候选人是某个领导的亲戚,大家都觉得肯定能上。结果朋友查下来,发现这人在原单位口碑不好,有群众反映他办事推诿。朋友直接把情况报给书记,最后这候选人没通过。有人背后说他不给面子,他听了也不辩解,就说:“组织上选干部,要是看面子不看本事,老百姓该骂咱们了。” 后来不到半年,县里提拔的一批干部,都是基层口碑好、干出实绩的人,连以前觉得组织工作 “虚” 的人,都改了看法。我跟朋友吃饭时,他说:“其实也没别的,就是干老本行,得对得起手里的活儿,对得起想干事的人。
特朗普谈台湾问题了!11月3日,根据外媒报道,特朗普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
【5评论】【24点赞】
用户17xxx32
小编乱编
zwz
县委组织部长是常委,需上级党委决定,县委只有推荐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