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中方拒绝与荷兰官方就安世事件开展磋商,导致荷兰把控下的安世总部难以保障欧洲车企芯片供应,法国总统直接呼吁欧盟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 这次的“安世之乱”,安世中国区直接硬刚到底,发布公开声明说自己是独立经营的中国企业,有权拒绝任何没经过中国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令。 之前荷兰总部还想切断中国区的系统权限、停发员工薪酬逼大家就范,结果安世中国区根本不吃这一套,很快就启动了独立运营,员工工资自己发,业务改用人民币结算,还恢复了对国内分销商的供货,完全摆脱了荷兰总部的空壳控制。 说白了,荷兰抢过去的只是一个总部招牌,真正的产能、技术和市场,还牢牢掌握在中国这边。 荷兰本以为抢了总部就能掌控全局,结果发现自己手里攥的是个空壳子,没有中国这边的产能支持,安世总部根本没法给欧洲车企供货。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很快就发出警告,说现在车企手里的安世芯片库存顶多只能维持几周,而要找新的供应商、完成产品认证,至少得花好几个月时间。 德国的大众集团已经被迫暂停了沃尔夫斯堡工厂的高尔夫、途观车型生产,宝马、奔驰也面临工厂闲置的风险,就连日本的丰田、本田这些车企,都收到了供货中断的预警。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法国总统跳了出来,在欧盟峰会上呼吁对中国实施“最严厉制裁”,还把这事儿怪到中方头上,说中方拒绝和荷兰磋商才导致断供。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根本不是。 中方从来没有拒绝过沟通,10月21日的时候,中国商务部长还应约和荷兰经济大臣通了电话,明确指出荷兰的行为严重违反契约精神,要求他们纠正错误。 但荷兰那边拒不撤销强制措施,反而还想让中方先解除出口禁令,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中方的态度很明确,磋商可以,但必须建立在荷兰认错纠错的基础上,不能你抢了别人的东西,还要别人跟你好好商量怎么分赃,天下没这道理。 马克龙喊着要用欧盟的《反胁迫工具法案》这个“核选项”来制裁中国,可这个法案自2023年底生效以来,一次都没真正用过,就连美国对欧盟加征钢铝关税的时候,欧盟都没敢动用。 为说明?因为大家都清楚,制裁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 法国自己的航空航天、核电产业,都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和市场,真要是制裁起来,受损的首先是欧洲自己。 而且这个法案需要欧盟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启动,且不说匈牙利、希腊这些一直主张对华合作的国家肯定反对,就算是德国,也绝不会答应。 德国汽车行业是欧洲经济的支柱,中国是大众、宝马最大的市场,要是跟着制裁中国,德国汽车产业估计得损失上百亿欧元和大量就业岗位,这种赔本买卖,德国可不会做。 欧盟内部的分歧其实早就摆到台面上了。 荷兰首相之前还嘴硬说接管安世是“明智之举”,结果没多久就发现自己骑虎难下,一边没从美国拿到承诺的技术支持,一边还被其他欧盟国家指着鼻子骂。 欧盟贸易委员也赶紧给中方打电话,邀请中国商务部长访欧,反复强调不想把事情闹大,和马克龙的强硬表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欧洲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和关键供应链,真要是把关系搞僵了,受损的是欧洲自己的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