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许绍雄凌晨去世, 有句话我一直不敢说, 其实港剧的黄金时代,早跟着这

扬扬妈妈 2025-10-29 02:10:05

看到许绍雄凌晨去世, 有句话我一直不敢说, 其实港剧的黄金时代,早跟着这些老戏骨的离开,一点点凉透了——这话我憋了好几年,直到看到“欢喜哥”的讣闻,才敢说出口。你敢信吗?76岁的他,去年拍《正义女神》时还在跟年轻演员说“镜头不分主角配角,只要站在框里,就得对得起观众”,这种较劲的劲儿,现在的流量明星里,能找出几个? 就拿拍《使徒行者》那场仓库对峙戏来说,当时他已经65岁,有个镜头需要他从高处跳下来,导演说用替身,他偏不。穿着厚重的西装,咬着牙就往下跳,落地时膝盖磕到铁架,疼得额头冒冷汗,却笑着跟场务说“别告诉编剧,不然下次不给我写这么劲的戏了”。后来这段戏成了名场面,可没人知道他膝盖上的淤青半个月都没消。这种“戏比天大”的态度,现在的演员哪懂啊?不少人轧着三部戏,台词靠念数字,走位靠助理扶,连基本的情绪都要靠后期配音补,对比之下,“欢喜哥”的表演哪是敬业,简直是在守着港剧最后的体面。 你还记得第一次看他的戏是哪部吗?我是1999年的《暗战》,他演刘青云的上司黄启法,没几句台词,却靠一个摸口袋找烟、被刘青云抢白后翻白眼的小动作,把“嘴硬心软”的老警察演活了。后来我翻采访才知道,这个动作是他自己加的——他观察过警局的老同事,说“老警察都这样,嘴上厉害,心里比谁都在乎案子”。这种从生活里抠细节的表演,现在很少见了,更多的是对着绿幕“想象对手戏”,连眼神都飘得没根儿。不是现在演员不行,是太多人把演戏当捞钱的捷径,忘了演员的本分是“变成角色”,不是“让角色迁就自己”。 他这辈子都在当“绿叶”,却比很多主角更让人记牢。《新扎师妹》里,他演杨千嬅的“假老爸”,有场戏需要他假装生气骂杨千嬅,骂到一半自己先红了眼——后来他说“想到我女儿刚工作时也被人欺负,就忍不住代入了”。这种带着真感情的表演,没有技巧,全是真心。反观现在的“工业糖精剧”,配角要么是工具人,要么是为了衬托主角的“背景板”,连个像样的情绪转折都没有,哪能让人记住?港剧当年的“群像戏传统”,靠的就是许绍雄这种演员的“添彩不抢戏”,少了他们,群像就成了散沙,只剩主角孤零零地“耍帅”。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低调。明明是四大盐商许拜庭的后代,姑婆还是鲁迅的夫人许广平,这种家世放在现在,早被经纪公司炒成“豪门贵公子”了,可他从来没提过。早年有人问起,他只说“我爷爷是我爷爷,我是我,演戏靠的是自己,不是祖宗”。后来他开奔驰上班被媒体拍,得了“Benz雄”的外号,他也只是笑说“这车是攒了十年片酬买的,跟豪门没关系”。这种不炒作、不蹭热度的态度,在现在的娱乐圈简直是“异类”——多少人靠伪造家世、买热搜博眼球,连吃顿饭都要摆拍八百张,对比之下,“欢喜哥”的低调哪是谦虚,是骨子里的清醒。 我不敢说的还有一点:现在的港剧,早就没了“街坊感”。许绍雄的角色,不管是警察、老板还是老爸,都像住在你家隔壁的熟人,会跟你吐槽物价贵,会为了小事斤斤计较,这种“接地气”的表演,是港剧能火遍全国的关键。可现在的港剧,要么强行“高大上”,主角全是住豪宅、开豪车的精英,要么照搬内地网剧的套路,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去年有部港剧请了流量明星当主角,结果豆瓣评分3.8,评论区全在喊“想念许绍雄这样的老戏骨”——不是观众念旧,是现在的港剧,连“让角色活起来”这件最基本的事,都做不到了。 “欢喜哥”走了,带走的不只是一个演员,更是港剧“黄金配角时代”的最后一块拼图。从吕良伟、陈玉莲那批训练班同学,到后来的佘诗曼、林峯,他看着港剧从辉煌到落寞,却从没离开过。他生前说“只要还有人找我拍戏,我就演”,这种坚守,不是为了名利,是真的爱这行。现在他不在了,再看那些经典片段,突然明白:港剧的黄金时代,不是靠某一部剧撑起来的,是靠许绍雄这样的演员,用一个个鲜活的配角,一点点搭起来的。 你觉得现在还能找出像许绍雄这样的黄金配角吗?我觉得难了——不是缺演员,是缺那种“把演戏当一辈子事”的匠心,缺那种“不抢镜、只出彩”的本分。“欢喜哥”的离开,更像一个信号:属于港剧的那个烟火气十足的年代,真的过去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4
扬扬妈妈

扬扬妈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