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杨雅琴凄惨离世,可就在她的葬礼上,两任丈夫都拒绝出席,临终之际,她含泪说出了自己此生都无法原谅的恨意,令人又泪又怜。 这个1944年生于济南的姑娘,命真不算好。两岁没了妈,七岁爹也走了,全靠兄姐拉扯大。童年的孤单,让她心里总盼着能有个安稳家。 16岁那年,她陪同学去考话剧团。同学没考上,身高1米7、眉眼英气的她,反倒被考官看中。一开始做服装管理员,她就偷偷跟着演员学演戏,常练到深夜。 1961年机会来了,《地雷战》剧组来选角。她被拉去凑数,没想到凭着气质拿下“田嫂”一角。活泼真切的表演,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姑娘。 1965年更成了她的高光时刻,《苦菜花》找“娟子”演员,剧组点名要她。这部戏让她直接调入八一厂,成了当家花旦,和《侦察兵》里的孙秀英、《蒙根花》里的主角一起,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可红透银幕的她,却因家庭出身受了挫。父亲曾是小厂主,那段时间她没法演主角。朋友劝她嫁个出身好的军人,能帮到事业,她答应了。 丈夫希望她辞职在家带娃,说演员不是正经工作。她纠结了好久,试着争过,最后还是妥协了。收起剧本做家务的日子,争吵越来越多,她连自信都磨没了,五年后只能离婚带女离开。 三十多岁重回八一厂,新人虽多,她的演技仍被认可。《青春似火》《心灵深处》等作品让事业回温。可她对“家”的渴望,还是没停过。 1984年,40岁的她遇到个香港商人。对方的体贴让她久违地感到被珍视。她又一次做了重大决定:退厂,跟着去香港生活。 可现实给了她狠狠一击。语言不通,没朋友,香港演艺圈竞争又大,她再也没演过戏。从前的大明星,成了围着灶台转的主妇,丈夫也渐渐冷淡疏离。 直到某天,她在丈夫单位门口,看见他和年轻女子亲密。她没哭没闹,转身就走。那一刻才明白,自己为爱做的牺牲,全成了白费功夫。 回北京后,她独居在小屋里,靠烟酒驱散寂寞。身体很快报警,剧烈咳嗽不止,医院查出肺癌晚期。就算切了两叶肺,病情还是没控制住。 临终前她清醒过一阵,望着窗外灰天,流下眼泪。声音微弱却清晰:“我恨我自己。”不是恨别人,是恨自己两次为爱情放弃舞台,把幸福的钥匙交了出去。 她的侄子后来说起:“姑姑一生都在追真情,却没追到。”银幕上她演活了无数坚强女性,现实里却没活成那样。1997年9月29日,53岁的她走完了一生。 回看她的故事,让人忍不住唏嘘。为了所谓的安稳两次妥协,最后落得一场空。你觉得她最遗憾的是哪次选择?如果是你会怎么选?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杨雅琴代表:他走进了人民群众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