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729年,52岁的雍正召13岁马氏侍寝。是夜,马氏被送到了龙榻之上,雍

千浅挽星星 2025-10-28 19:42:32

[微风]1729年,52岁的雍正召13岁马氏侍寝。是夜,马氏被送到了龙榻之上,雍正躺下,却说:“累了,安置吧”,她娇声应:“好”,雍正从此日日翻她的牌子。谁知,一年之后,雍正就把她忘记的干干净净。   马氏能得到雍正的青睐,表面是因为她年轻漂亮、活泼可爱,更深层的原因是她长得和雍正去世的挚爱年贵妃有七分像,这份相似成了她获得皇帝宠爱的关键。   作为新选入宫的秀女里第一个被召幸的人,马氏被宫女用被子裹着送到了养心殿,面对马氏,雍正态度温和,只说自己累了要休息。   虽然没有亲密举动,但雍正破例让她留了一整夜,第二天还和她一起吃了早餐,这种待遇超出了常规,显得格外亲近。   雍正把对年贵妃的思念转移到了马氏身上,甚至在心里叫她“年年”,靠着这份情感寄托,马氏只用了半年时间,就从最低等的“答应”升为了“常在”。   那段时间,雍正几乎每天都翻她的牌子,宫里的人见状,都纷纷讨好这位新晋的受宠嫔妃。 可这份靠“像别人”得来的恩宠并没有持续多久。   1730年,雍正最信任的十三弟允祥去世,雍正悲痛万分,身体也大受影响,巨大的悲伤和病痛,让他的情感需求发生了变化。   以前,马氏那张像年贵妃的脸能安慰雍正;可现在,这张脸反而总让他想起伤心事,既会想到去世的年贵妃,也会想到夭折的儿子福慧,加重了他的痛苦,就这样,马氏从能安慰他的人变成了他不愿再见到的负担。   之后,雍正开始刻意回避马氏,再也没有召见过她,马氏位份低,雍正生病时,她连去伺候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自己的宫里等着,盼着皇帝能回心转意,可这份希望终究落了空。   雍正病好后,又宠幸了其他嫔妃,其中特别宠爱生下六阿哥弘瞻的刘氏,以前地位比马氏低的刘氏,因为有了孩子,一路升到了“谦嫔”,而马氏始终停留在“常在”的位置上,再也没动过。   1735年,雍正去世,有儿子的刘氏被新皇帝乾隆尊为“皇考谦妃”,跟着儿子出了宫,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而当时只有19岁的马氏,因为没有孩子,只能和其他没有子嗣的先帝嫔妃一起,搬到寿康宫,开始了长达33年的守寡生活。   马氏在深宫里孤独地生活,从19岁一直到52岁,成了一个没人记得的边缘人,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马氏在宫里默默去世,可她的悲剧还没结束,她的棺材被送到田村殡宫后,因为官员的疏忽,被遗忘了整整七年。   直到一位新官员巡查时,才发现了这具没人管的棺材,事情上报给乾隆后,乾隆很生气,严惩了那些失职的官员。但乾隆的愤怒更多是为了维护皇家的规矩和脸面,并不是真的为马氏难过。   最后,马氏以“常在”的身份被葬进了雍正的泰陵妃园寝,总算有了安葬的地方,她的一生道尽了封建王朝里女性命运的无常,她的不幸并不是简单的失宠,而是从始至终,她都只是别人的“影子”,从未被雍正真正爱过。  资料来源:《清史稿》

0 阅读:1970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