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元“保命钱”硬刚60万拒赔!郑州骑手案判了,网友:早该这么治保险公司 凌晨刷到郑州骑手刘岩的新闻,我攥着手机的手都在抖——不是愤怒,是替那个倒下的汉子和他的家人捏了把汗。谁能想到,每天从血汗钱里扣3元买的“安全锁”,真要用时却成了“纸枷锁”,还好法院的判决给了所有人一个痛快。 先把时间线拉回2024年的夏天,40多岁的刘岩丢了工作,家里的老人要赡养,孩子的学费还没凑齐,急得嘴上起了一串燎泡。听说送外卖时间灵活、挣钱快,他咬咬牙注册了骑手账号,每天天不亮就守在手机前抢单。 平台有个“规矩”,每天第一单刚派进来,3块钱保费就自动从报酬里扣走,说是买众包骑手意外险,保额60万。对刘岩来说,这3元不算少——相当于送两单外卖的辛苦钱,够给孩子买顿早餐。但他从没犹豫过,每次看到扣款短信都念叨:“花点钱买个踏实,万一出事了,家人不至于没着落。”这3元,是他风里雨里送餐时,口袋里最实在的底气 。 悲剧发生在11月19日中午,郑州的风已经带了寒意。刘岩刚取完餐,正核对地址准备出发,突然身子一仰直挺挺倒在地上,手里的餐盒摔得老远。路过的商家赶紧打120,可送到医院抢救两个多小时后,医生还是摇了摇头——心脏骤停,回天乏术。 悲痛过后,家人想起了那笔每天都交的保险费,赶紧找出扣款记录和电子保单申请理赔。谁也没料到,保险公司的回复来得又快又冷:“死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自身疾病,不在理赔范围。” 这话简直像往家属伤口上撒盐。刘岩的女儿红着眼眶反驳:“我爸身体一直好好的,要是有重病能天天跑几十单?扣钱的时候怎么不问健康状况,要钱的时候就拿病史当借口?”多次协商无果,走投无路的一家人只能把保险公司告上法庭。 庭审那天,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保险公司既没派人到庭,也没提交任何证据,连句答辩都没有,仿佛觉得“自身疾病”这个理由就能稳赢。可法院不吃这一套,法官当庭抛出两个关键问题,直接戳破了保险公司的“小算盘”。 首先,保费是刘岩自己交的,保单保障的是他的工作风险,保险合同早就合法生效了。其次,保险公司说刘岩有既往病史,拿不出任何诊断证明;更重要的是,那些所谓的“免责条款”,他们从没跟刘岩提过一个字——既没让他签过确认书,也没在APP上弹出过提示 。根据《保险法》第十七条,这种没说明的免责条款,根本就不生效。 12月下旬,判决书下来了:保险公司全额赔付60万。当法院工作人员把消息告诉刘岩家人时,他年迈的老父亲握着判决书哭了:“我儿的辛苦钱没白交,法律给了我们公道!”目前这笔赔款已经全部到账,总算能让这个破碎的家喘口气 。 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炸了锅。有骑手说:“每天被扣3元的举手!上次我摔了腿申请理赔,保险公司让我填18张表,最后说不够伤残等级拒赔,这分明是故意刁难!”更多网友气得拍桌子:“只知道自动扣钱,不知道主动理赔,这哪是保险公司,是‘抢钱公司’吧?”还有人喊出了大家的心声:“不光要赔本金,还得加罚!不然他们永远记不住疼,下次还敢这么糊弄人。” 其实这事儿不是个例。北京有个骑手猝死在出租屋,保险公司说“不在工作时间”拒赔,结果法院查了接单记录和手机通话,认定猝死大概率发生在工作期间,照样判赔60万;深圳还有骑手骨折后理赔,保险公司说“已经拿了工伤赔偿”,法官直接怼回去:“商业保险和工伤赔偿又不冲突,这理由站不住脚!” 这些案例里,保险公司的套路都差不多:扣钱时搞“自动扣款”,让你想躲都躲不掉;理赔时拿“格式条款”当挡箭牌,把免责条款藏得比谁都深。可他们忘了,骑手的每一分保费,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保险的本质,是分担风险,不是趁火打劫。 法官在判决后说的一段话特别在理:“保费金额多寡,从来决定不了保险责任的大小。只要合同生效了,保险公司就得兑现承诺。”这话不光是说给保险公司听的,也是说给千万新业态从业者的——遇到拒赔别慌,保存好扣款记录、保单、急救单据这些证据,法律会给你撑腰 。 现在每次看到路边穿黄马甲的骑手,我都会想起刘岩。他们顶着烈日暴雨送餐,为了准时送达连口水都不敢喝,每天扣3元买保障,图的不过是一份安稳。希望这次判决能给所有保险公司敲个警钟:别把骑手的信任当儿戏,别把法律的底线当摆设。 最后想问大家:你或者身边人遇到过“投保易、理赔难”的情况吗?都是怎么解决的?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给更多人避避坑!觉得法院判得对的,麻烦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咱们花的每一分保费,都该换来实实在在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