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毛泽东和钱学森在饭桌上的一张抓拍照,时间是1964年的农历“小年”这一天,

李满谈过去 2025-10-28 18:52:08

下图是毛泽东和钱学森在饭桌上的一张抓拍照,时间是1964年的农历“小年”这一天,当时两人正在吃午饭。 从照片看去,毛泽东和钱学森正聊得高兴。他们俩看起来非常亲近,这种亲近,当然不是一天两天闲聊的结果,而是长时间深入谈话才能“养成”。 中国原子弹、导弹等的研制问题,也正是在他们的一次次长谈中,被确定了框架等。 而就在这张抓拍照被拍下后不久,用完中餐的钱学森就被叫到了毛泽东的菊香书屋,进行长谈。谈话中,毛泽东突然话锋一转,提了一个要求,他说:“总要搞防御。”钱学森当时咯噔了一下,他听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 在这之前,聂荣臻在十年科学规划的讲话中,就曾提到了研制反导武器的想法,他说:“我们的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我们又是防御的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防御性武器。我们要从防御上发展,要研究反导弹武器。” 如今毛泽东亲口和他提到这一问题,钱学森的表情立马严肃起来了,他也知道:如今中国的核家底太稚嫩。关键,美国为了独享霸权,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地推进研发和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并加速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 是啊,我们刚刚把进攻的核武器研制出来了,他们就开始研究反导弹武器了。如此一来,我们本来核武器就少,扔出去还要被“反”,那岂不是…… 钱学森没想到毛泽东会突然提到这个问题,他考虑的这个问题,也正是自己心里一个大结。见钱学森不说话,毛泽东给压力了,他说:“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 毛泽东的指示,就这样在这一次谈话中下来了。这次谈话,被后世称为“640指示”,成为我国研究反导武器的依据。 牵头这一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仍旧是钱学森。 谈话后不久的3月23日,为了落实毛泽东谈话中的指示。钱学森主持召开“弹道式导弹防御科学讨论会”。经过讨论最终初步确定三种反导弹途径:导弹反导弹、超炮反导弹、激光反导弹,并确定把导弹反导弹放在首位。 这次会议,标志着反导弹武器研制的正式启动。 此后,钱学森开始周密部署,工作之外几乎只吃饭不做别的,而他下面的科研人员也是如此。仅仅过了一个多月,钱学森就将一份开展反导弹武器研究工作的报告摆在了聂荣臻的案前。 这份报告非常长,这里不做赘述。 1966年,研制反导弹武器的“640工程”正式启动,它成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这一工程是艰难的,其艰难程度不亚于当年的原子弹、导弹等的研究。 最终,中国做到了,短短几十年,我们真的如毛泽东所期盼的那样:既有了“矛”,也有了“盾”。无疑,它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了这段历史,也就能理解钱学森在任何时候对毛泽东的无条件服从了。他就像一把利剑,而毛泽东则是那个使剑的人,是因为毛泽东,才有了后来历史上“攻无不克”的钱学森。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甚至,是人间的大幸!钱学森与毛泽东就是如此!

0 阅读:740

猜你喜欢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