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女子给丈夫转了10万元,作为孩子的抚养费,又转了21万装修房子,却因为近段时间生活困难,无法支付1000元的居住费,她的丈夫,就收拾她的衣服,一袋一袋地扔到她的店门口,将她赶出了家门,她的丈夫很气愤,说道:谁让她结婚的时候,以怀孕为由要了10万元。 店门口散落一地的衣服,仿佛是这个家庭支离破碎的象征。路过行人投来好奇的目光,女子默默捡起衣物,眼泪往肚子里流。她怎么也没想到,曾经同床共枕的丈夫会为了一千块钱将她扫地出门,完全忘记了她为这个家付出的三十多万元。 这段婚姻早已布满裂痕。丈夫口中“以怀孕为由要了10万元”的旧账,像一把利剑悬在婚姻上方。每次争吵,这件事总被翻出来,成为攻击她的武器。婚姻家庭纠纷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和隐秘性,夫妻之间的矛盾一旦爆发,往日的付出容易被愤怒掩盖,双方执着于“分对错”,使感情裂痕越来越深。在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中,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并共同生活的,彩礼通常不应当返还。丈夫反复提及结婚时的10万元,无疑是在情感上对妻子进行持续伤害。 我们不得不思考:婚姻到底是什么?是明码标价的交易,还是相濡以沫的承诺?妻子转出的31万元,本是用于孩子抚养和家庭建设的付出,却在争吵中被忽视。而丈夫紧紧抓住1000元居住费大做文章,这种对待金钱的态度折射出婚姻观的扭曲。民法典明确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在另一方需要帮助时,应当给予支持。当妻子暂时遇到困难,丈夫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将她赶出家门,这违背了婚姻最基本的责任。 更令人担忧的是,丈夫将妻子衣物扔出家门的行为,已经涉嫌构成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恐吓、威胁等精神侵害行为同样属于家庭暴力范畴。在石拐街道调解的一起类似案例中,工作人员指出,即使威胁言论未实施,也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在这场争端中,孩子的利益更应被关注。父母冲突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未成年人。婚姻家庭纠纷的调处应当考虑人际关系的牵连性,特别是在有子女的家庭中,冲突会对孩子成长造成深远影响。夫妻争相为子女支付抚养费本是好事,但若将这些付出变成互相攻击的武器,最终受伤的还是孩子。 假如夫妻双方能够理性沟通,或许局面不会如此难看。调解婚姻纠纷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回忆美好时光,往往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可惜,这对夫妻已陷入对抗性思维,迫切需要第三方介入调解。 任何婚姻都难免摩擦,但如何处理分歧才是关键。福建这起纠纷揭示了一些婚姻的悲剧:将对方物化,计较得失,而忘记了婚姻的本质是相互扶持。民法典倡导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应当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当婚姻沦为“谁亏欠谁”的算计,感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