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太难了,不买美国大豆,巴西大豆猛涨价,阿根廷大豆涨价,中国难道非要买大豆?能不能实现国内自足自给? 说真的,谁愿意看别人脸色花钱啊?要是国内能妥妥供上,犯不着让巴西卖家坐地起价,更不用瞅着阿根廷关税变动就赶紧调订单。但现实就是这么骨感,咱们现在真没本事把大豆的供给全捏在自己手里。去年一年光大豆就进口了9941万吨,占了所有粮食进口量的六成还多,这数搁那摆着,就知道缺口有多大了。 核心问题还是出在地上。咱们国家耕地就那么些,得先把水稻、小麦这些主粮的地保住,这可是饭碗的根本,一点不能含糊。大豆这东西占地太狠,要是想种出够全国用的量,得把不少种玉米、小麦的地腾出来,那主粮安全就悬了,这买卖太不划算。而且就算真给足了地,产量也跟不上,咱们大豆单产也就美国、巴西的六成水平,同样的地人家能打更多粮,成本还比咱们低,农民种着也没那么大积极性。 再说说咱们对大豆的需求有多“贪”。别以为大豆就用来磨豆腐、打豆浆,那只是一小部分。市面上的食用油好多都是大豆榨的,更关键的是榨完油剩下的豆粕,那可是养猪、养鸡的核心饲料。现在老百姓餐桌离不开肉蛋奶,这些畜禽嗷嗷待哺,哪样都离不了豆粕。 之前咱们在饲料上想了不少办法,搞精准配方、用其他东西替代,一年下来也就能省出900万吨大豆的消耗量,可跟近亿吨的进口量比,还是杯水车薪。 也不是没试过摆脱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前些年不买美国大豆,巴西趁机把对华出口占比冲到了七成以上,那边的豆农都靠着中国订单盖别墅、买私人飞机。可没想到他们飘了,觉得咱们离了他们不行,干脆抬价宰客。 好在咱们早有准备,早就跟阿根廷、乌拉圭这些国家搭好了线,还帮着搞农业技术、建港口。去年阿根廷一取消大豆出口关税,咱们立马拿下130万吨订单,算下来压榨一吨能赚200块,也算没让巴西把便宜占到底。但这说到底还是拆东墙补西墙,本质上还是得靠进口。 国内也没闲着,一直在想办法补短板。东北搞玉米大豆轮作,不少地方推广“带状复合种植”,就是玉米和大豆套着种,既能保住玉米产量,又能多收一季大豆。国家还给补贴,推广高油高产品种,这两年大豆产量连着创了新高。 连消费端也在使劲,现在大家烹调用油比推荐量多了四成,猪肉也吃超了,要是能少吃点油、多吃点豆制品,既能健康还能帮着减点进口压力,农民种大豆的积极性也能提一提。 所以说不是非要买外国大豆,实在是现阶段的盘子就这么大,耕地、产量、需求这三座山搁这,急不来也绕不开。咱们能做的就是一边搞多元化进口,不让哪国能卡咱们脖子;一边在国内慢慢攒力气,搞技术、调结构,一点点把自给能力提上来。 毕竟这“金豆豆”连着“米袋子”和“菜篮子”,稳下来得靠慢功夫,急不得但也松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