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点开沉寂数月的班级群,置顶消息不再是当年的作业提醒,而是“十年同学聚会,务必到场”的通知。群里瞬间分裂成两派:有人高调刷屏“新车刚提,到时候接大家”“市中心江景房下周交房”,字里行间满是优越感;有人却在角落小声回复“可能要加班,不一定能去”,语气里藏着小心翼翼的局促。如今的同学聚会,早不是记忆里围坐分享零食、畅聊梦想的模样,反倒成了被功利心裹挟的社交场。 曾经的教室里,没有身份悬殊,只有“谁的数学题解得快”“谁的作文被当范文”的简单比拼。课间十分钟,男生挤在走廊聊球星,女生趴在课桌分漫画,半块面包、一块橡皮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情谊纯粹得像未被污染的玻璃。可毕业后,大家散落各地,有人进大厂拿高薪,有人创业身家百万,有人在小县城朝九晚五——身份与财富的差距,悄悄为聚会埋下了变味的伏笔。 真正让聚会失色的从不是时间,而是人心的浮躁。饭桌上,混得好的人把车钥匙往桌角一放,三句话不离“和某总吃饭”“公司利润翻倍”,眼神里的得意藏都藏不住;过得普通的人缩在角落,听着别人的高光时刻,被劝酒时还得赔笑附和。更有人拿当年的糗事调侃,美其名曰“忆青春”,实则是借玩笑贬低他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