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赵少康:第一,你的外公罪大恶极,被解放军枪毙,难道不应该吗?第二,你的父亲被

古今知夏 2025-10-28 15:29:06

再问赵少康:第一,你的外公罪大恶极,被解放军枪毙,难道不应该吗?第二,你的父亲被解放军两次俘虏,两次逃脱,这算是你的光荣历史吗?第三,你在你妈妈的肚子里从大陆来到台湾,你应该恨挑起内战制造战乱的罪魁祸首蒋介石才对吧?你怎么反倒恨起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来了? 1947 年那阵,全中国的农民都在盼一件事:分到属于自己的地。那会儿12% 的地主占着 78% 的耕地,农民攥着磨破边的租地契约,一年忙到头,收的粮食连交租都不够,好多人只能挖野菜、啃树皮过日子。 就是这年夏天,河北西柏坡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一出来,解放区的农民立马炸了锅,都等着拿田亩清册分地。 可赵少康的外公不乐意。他当时是乡公所的粮秣主任,手里就攥着全乡的田亩清册 — 这册子就是农民分地的 “钥匙”。 他倒好,把册子藏进后院枯井里,还帮着地主改地契,把抢来的地写成 “自己买的”,甚至偷偷给地主报信,让他们把粮食藏起来。要知道,当时中央对土改管得严,反复说 “不能欺负中农,不能乱动手”,哪是啥 “乱杀乱罚” 他外公这么干,其实就是断了农民的活路。那时候全国大概有 1.2 个像他这样的人,要么包庇地主,要么挪用粮款,有的还敢煽动闹事,最后才被依法处理。 这些人受罚,不是因为 “运气差”,是为了让千万农民能吃上饱饭、种上自己的地。可赵少康只说外公 “被枪毙”,咋不说说他外公当年断了多少人的活路 再说说他父亲那 “两次被俘” 的事儿,赵少康总当光荣史讲,可 1948 年的淮海战场,早就不是国民党说了算的地方了。 杜聿明后来自己都承认,那仗打下来,他差不多给陈毅元帅 “送” 了 100 万兵 — 好多国民党士兵被俘后,看清形势就加入了解放军,成了 “解放战士”。 解放军对俘虏向来实在:不搜你口袋,跟自己人吃一样的饭,想留下就当兵,想回家就给路费、开安全证明。他父亲第一次在河南商丘被俘时,一起被俘的士兵里,一半人都留下了,领路费的也踏踏实实回了家。 可他父亲拿了三块银元,绕了半个多月,愣是找到国民党的残部归队 — 那时候他原来的部队早被打散了,师长都投降了 第二次被俘是在安徽宿县,俘虏营里还开了 “学习班”,跟他们讲实话:国民党把 80% 的钱都拿去打仗,四大家族却在上海囤金条、炒粮食,前线士兵连窝窝头都吃不饱。 好多俘虏听了就醒过来了,有个河南兵直接去解放区农场干活,后来还成了劳动模范。可他父亲倒好,趁夜里放哨,偷了件棉袄就跑了,非要跟着快垮台的国民党走。 要知道,淮海战役那阵,华东野战军的兵从 42 万涨到 46 万,新增的兵里三分之二都是被俘后转过来的。有的士兵上午被俘,下午就跟着打敌人; 打黄百韬的时候被俘的人,到打杜聿明的时候都当上排长了。他父亲两次有机会改主意,却偏要一条道走到黑,这算哪门子 “光荣”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赵少康的 “恨”。他总说自己是在妈妈肚子里从大陆到台湾的,恨 “制造战乱” 的人,可战乱是谁挑起来的, 1946 年,国民党撕了《双十协定》,非要打内战。为了凑军费,他们把全国 80% 的钱都砸进去,河南、山东的村子里,16 岁到 60 岁的男人都被抓去当壮丁,留下的老人小孩只能吃树皮、观音土。 1949 年上海解放前夕,码头乱成了一团:国民党军官拿着枪逼老百姓让道,把金条、银元往船上搬,普通难民挤在码头哭,有的甚至被直接推下海。 赵少康的父母能登上去台湾的船,不是因为 “运气好”,是靠他父亲当国民党军官的身份 —那时候普通士兵的家属都未必能上船,更别说老百姓了 可同一时间,共产党在干啥,1947 年帮农民减租减息,让大家先能吃上饭;1948 年在解放区开工厂,工人自愿加班造炮弹, 不是为了多打仗,是为了早点结束战乱;1949 年解放军进北京,宁愿睡在马路上,也不进老百姓家借宿,北京的饭馆老板都说 “活了几十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军队”。 赵少康一家离开大陆,是因为国民党打内战;他外公的结局,是自己拦着农民分地;他父亲的选择,是偏要跟着垮台的政权走 — 这些事儿跟共产党有啥关系? 可他偏偏把恨都算在共产党头上,这不就跟 “家里着火,怪救火的人” 一样吗,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真事,赵少康总把关键的背景藏起来,再怎么说,也不是完整的历史!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