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女子带5岁脑瘫儿子坐地铁去做康复,出站时因为她和儿子共刷一张卡被拦

外向圆月 2025-10-28 13:34:04

贵州贵阳,女子带 5 岁脑瘫儿子坐地铁去做康复,出站时因为她和儿子共刷一张卡被拦下,工作人员说一人一票,让女子补票,女子却说爱心卡虽然是孩子的,但孩子不能自理,她是孩子的陪护人,地铁站不应该再收她的票,可她不补票,车站不让走,女子愤怒的把孩子扔地铁站 4 个小时。她认为地铁站刁难她 3 次了,冷漠到了极致! 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卫衣,瘫坐在出站口的金属栏杆旁,小手无力地搭在膝盖上,头控制不住地往左侧歪,嘴里发出细碎的嘟囔声,眼睛却死死盯着女子离去的方向。周围很快围拢了不少乘客,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小声议论,还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想递给他一块饼干,他却猛地把头扭开,身体微微颤抖。 值班员小李站在旁边,手里攥着女子留下的爱心卡,卡面印着孩子的照片,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他之前已经劝了女子半小时,说规定就是一人一票,就算是陪护人也得单独购票,可女子越说越激动,最后直接把孩子往地上一放,转身就往扶梯口走,留下一句 “你们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反正我不补票”。 小李赶紧联系了站长张姐,张姐赶过来时,孩子已经开始小声哭了,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却连抬手擦一下的力气都没有。张姐蹲下来,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柔和:“小朋友,妈妈很快就回来了,阿姨给你拿点水喝好不好?” 孩子没回应,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嘴里重复着 “妈妈”“走” 两个字。 周围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有个大爷忍不住开口:“你们这规定也太死了吧?这孩子明显离不开人,妈妈陪护还得买票?” 另一个年轻妈妈接着说:“是啊,我之前带孩子坐地铁,工作人员还主动帮忙呢,哪有这么较真的?” 小李脸涨得通红,想解释却被张姐拦住了。 张姐拿起对讲机,让中控室调取女子前两次乘车的记录。果然,半个月前和一个月前,女子都因为同样的情况被拦下过,第一次是补了票才走的,第二次是值班员看孩子实在可怜,悄悄放行了,没想到这次矛盾闹得这么大。 就在这时,一个穿黑夹克的男人挤了进来,掏出证件说自己是市残联的工作人员,刚好路过看到了这边的情况。他蹲下来摸了摸孩子的头,转头对张姐说:“根据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持有爱心卡的残疾人,陪护人是可以免费陪同乘车的,你们这是政策解读错了。” 张姐愣了一下,赶紧让小李去查相关文件。几分钟后,小李拿着打印出来的条例跑过来,第 17 条明确写着 “残疾人凭爱心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陪护人可免费陪同”。张姐的脸一下子白了,她赶紧走到孩子身边,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小朋友对不起,是阿姨们弄错了,现在就联系你妈妈。” 可女子的电话一直没人接,张姐只好让小李通过地铁广播寻人,反复播报 “请带脑瘫儿童的女士速到出站口,孩子需要你”。又过了半小时,女子终于从人群外挤了进来,看到孩子哭红的眼睛,她一下子冲过去把孩子搂进怀里,眼泪也跟着掉了下来。 张姐连忙上前道歉:“大姐,实在对不起,是我们工作人员对政策不熟悉,让你和孩子受委屈了。之前两次的事,我们也给你道歉,以后你带孩子来,直接走绿色通道,不用再单独购票了。” 说着,她让小李把爱心卡还给女子,还递上了一瓶热牛奶和一包纸巾。 女子抱着孩子,身体还在发抖,却没再发脾气,只是小声说:“我也不该把孩子扔在这,他离不开人。” 残联的工作人员接着说:“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直接出示条例给工作人员看,或者打我们的热线,我们来协调。” 周围的乘客见状,纷纷点头称赞,刚才说话的大爷笑着说:“这才对嘛,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特殊情况就得特殊对待。” 张姐让小李把孩子抱到值班岗的椅子上,又安排人送女子和孩子去康复中心,还特意交代后续乘车都可以走绿色通道,会有工作人员全程协助。 女子抱着孩子起身时,对张姐说了句 “谢谢”,声音不大却很真诚。孩子靠在妈妈怀里,小手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嘴角终于露出了一点微弱的笑容。张姐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组织全体员工重新学习相关政策,再也不能出现这样的误会了。 后来,地铁站不仅修改了乘客须知,在各个站点都张贴了残疾人陪护政策,还专门对值班人员进行了培训。女子之后再带孩子坐地铁,每次都有工作人员主动上前帮忙,再也没有被拦下过。孩子的康复治疗也没再耽误,慢慢能扶着墙走几步了,偶尔还会对着帮他的工作人员说 “谢谢”,虽然发音不太清晰,却让所有人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0 阅读:0
外向圆月

外向圆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