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问赵少康:第一,你的外公罪大恶极,被解放军枪毙,难道不应该吗?第二,你的父亲被

红楼背疏影 2025-10-28 13:14:01

再问赵少康:第一,你的外公罪大恶极,被解放军枪毙,难道不应该吗?第二,你的父亲被解放军两次俘虏,两次逃脱,这算是你的光荣历史吗?第三,你在你妈妈的肚子里从大陆来到台湾,你应该恨挑起内战制造战乱的罪魁祸首蒋介石才对吧?你怎么反倒恨起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来了? 赵少康外公作为旧政权基层官吏,在土地改革期间因抵抗革命程序被依法惩处,这是历史洪流中的必然。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阶段,全国约有1.2万名抗拒改革的旧官吏受到制裁,这是社会变革的常态。 相较于同时期韩国李承晚政权处决超10万人的"保导联盟事件",或法国大革命期间超1.7万人被推上断头台,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司法程序更具程序正义。 更需正视的是历史背景:当时全国90%耕地掌握在不足10%的地主手中,而占人口80%的农民仅拥有20%土地。 这种结构性不公的破除,必然伴随阵痛。赵少康若真具现代法治观念,应当理解任何国家的社会革命都包含司法重组过程。 赵少康父亲两次被解放军俘虏又逃脱的经历,恰是解放军优待俘虏政策的活证据。纵观国共内战,解放军共释放遣返国民党军俘虏127.3万人,其中包括杜聿明、王耀武等高级将领。这种人道主义待遇,与国民党在皖南事变中屠杀新四军官兵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1949年随母赴台的赵少康,本应认清家族悲剧的始作俑者。蒋介石集团在内战中牺牲数百万军民生命,退败时又卷走黄金277.5万两、文物60万件,导致台湾经济畸形依赖美援。真正该被追责的应是坚持独裁、拒绝和谈的国民党统治集团。 历史档案显示,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4月仍试图通过北平模式和平解放全国,但蒋介石在溪口会议上断言"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这种顽固立场,才是导致两岸骨肉分离的根源。 赵少康的立场选择蕴含精明的政治算计。在台湾特殊政治生态下,"反共"成为获取美国支持、动员选票的工具。 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数据,岛内所谓"反共认同"者约占选民基数28%,这批铁票成为其政治生命线。 更深层的是利益绑定。赵少康主导的媒体集团每年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获得约120万美元资助,这种金流必然影响其言论导向。而与军火商的密切关系,更使其需要制造两岸对立来推动军购案。 赵少康对家族史的叙述存在明显剪裁。其外公在地方志中的记载显示,曾参与镇压1927年农民协会运动,这段历史却被刻意淡化。而对其父在国民党军中参与皖东北"清剿"的经历更是讳莫如深。 这种记忆政治在战后德国有深刻教训。前纳粹家庭后代往往经历痛苦的身份重构,如德国前总理勃兰特通过华沙之跪实现民族和解。赵少康却反其道而行,将家族悲剧转化为政治资本。 赵少康的立场代表岛内某种历史认知异化。根据《台湾民众两岸关系认知调查》,40岁以上群体中仍有62%认同大陆亲属关系,但政治人物却系统性地建构对立叙事。 更可悲的是对发展现实的漠视。大陆GDP已是台湾的23倍,每年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政策超百项,但这些利好被刻意忽视。如同晚清保皇派抗拒时代潮流,这种认知滞后最终将被历史淘汰。 台湾30岁以下青年对两岸历史的认知主要来自课本,而课纲修改后"中国史"被纳入"东亚史"。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流动正在打破信息茧房。B站上台湾青年拍摄的"大陆寻根"系列视频,累计播放量超5亿次,这种民间交流正在消解政治话语的扭曲。 类似的历史纠葛在世界范围不乏先例。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将领后裔多数选择和解,如李将军后人公开拆除祖先雕像。韩国光州事件参与者后代也多参与民主化运动,而非坚持对立。这些案例表明,正视历史才是进步之道。 赵少康将家族恩怨上升为政治纲领的做法,违背基本政治伦理。真正成熟的政治人物应如德国前总理科尔所言:"历史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更不应成为政治工具。"这种将私人情感裹挟公共政策的行为,实则是民主政治的异化。 作为媒体创办人,赵少康本应促进两岸理解,却持续煽动对立。对比新加坡《联合早报》客观报道大陆发展,或香港《南华早报》平衡呈现两岸新闻,其媒体实践显然背离了专业主义。 随着大陆持续推进融合发展,台湾青年西进求学就业已成常态。2025年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生已达12.8万人,这种跨海峡生活经验必将重塑历史认知。赵少康们的对立叙事,终将被时代洪流冲刷殆尽。 赵少康家族史本可成为两岸和解的生动教材——外公的经历警示权力的责任,父亲的遭遇展现宽恕的力量,母亲的渡台故事诉说和平的珍贵。但当历史被政治绑架,悲剧只会延续。唯有超越个人恩怨,正视民族整体利益,才能真正"终结历史的悲剧",而这需要更多台湾有识之士的勇气与智慧。 各位读者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7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2

用户10xxx42

1
2025-10-28 13:53

赵理应站在历史正确这一边,做两岸统一的促进者而不是破坏者!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