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到人民日报了!一名学生在公安局视频号下求助,因为家里只有妈妈一个人,有3亩地,能帮忙收一下玉米吗?警察的回应让人破防!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许多家庭正面临着这样的现实:男劳力外出务工,留守妇女独自扛起农耕的重担。 这份辛劳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而在新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生产技术相对滞后,农耕的难度更是不言而喻。 独自务农的妇女们,要顶着烈日劳作,要应对田地里的各种繁杂事务,从播种到收割,每一步都充满了不易。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就深切体会着这样的无奈。 他的父亲不在家中,母亲祖来罕・艾合买提独自守着3亩玉米地。 眼看着玉米成熟待收,远在学校的他却因路途遥远、学业繁忙无法请假回家。 看着手机里母亲偶尔发来的田间照片,想到母亲佝偻着身子劳作的身影,他心里满是焦急。 反复思量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于田县公安局的视频号下方留下了一条留言,希望能得到帮助。 让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没想到的是,这条带着忐忑的留言很快就有了回应。 公安局的回复简洁有力,只有“可以没问题”五个字,没有多余的询问,没有丝毫的推诿。 接到求助后,民警没有丝毫耽搁,立刻联系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详细询问了他家的具体住址和玉米地的位置。 随后,一支由20余名民警和辅警组成的帮扶队伍迅速集结,驱车前往阿热勒乡拜什托格拉克村。 车子驶离县城,穿过乡间小路,最终停在了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家的田埂边。 下车后,民警们没有片刻休息,立刻投入到玉米收割的工作中。 他们脱下外套,挽起袖子,有的负责掰玉米棒,有的忙着将玉米棒装进袋子,有的扛起袋子往路边的车上搬运,还有的在清理地里的玉米杆。 秋阳下,他们的额头上很快布满了汗珠,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与田地里的尘土混合在一起,把警服染得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头发上、脸上也都沾满了灰尘。 但没有人喊累,也没有人停下手中的活计,大家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收割工作。 忙碌的身影让原本冷清的小院变得热闹起来。 祖来罕・艾合买提坐在院子里,看着这群穿着警服却干着农活的年轻人,眼眶渐渐湿润。 休息间隙,民警们围在她身边,轻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叮嘱她注意休息,有困难随时可以联系。 这样的场景,就像家人团聚一样温暖。玉米收割完毕后,民警们还细心地将玉米棒全部剥好,才放心离开。 临走前,他们还专门给吾卜力艾散・麦提喀斯木发去消息,告诉他人家玉米已经收好,让他安心在学校学习,不用牵挂家里。 网友们看到相关视频后,纷纷为民警们点赞。 有人说,这样的民警让人觉得温暖,这样的帮扶实在让人感动; 也有人表示,第一次见到民警帮忙干农活,这样的真性情难能可贵。 事实上,新疆地区的民警工作并不轻松。 他们的出警范围广,常常需要长途奔波,处理一起案件往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工作强度远超常人。 其实,解决留守人员农耕困难,并非只有依赖民警这一条路。 在非特殊情况下,农户可以寻求亲朋邻里的帮助,大家互帮互助,既能解决问题,也能增进感情。 也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聘请专业的农耕人员来处理收割事宜,这样既高效又能减轻公共服务的压力。 此外,社区也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或者建立邻里互助小组,针对留守老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形成常态化的帮扶机制,让有需要的人能及时得到帮助。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