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霍夫,滚蛋!”这一口号响彻了荷兰的街头。 斯霍夫首相做了一件强盗似的事情:强行接管了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Nexperia)。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小公司,经过中国闻泰科技多年的运营,它早已成长为全球功率分立器件领域的佼佼者,2024年营收达到147亿元,毛利率37.47%,净利润更是高达22.97亿元,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三,在中国市场稳稳占据第一的位置。 这样一家盈利能力强劲、运营状况健康的企业,2024年甚至实现了零负债运行,所谓“安全风险”不过是荷兰政府为夺权编造的借口。 更可笑的是,当初2017年闻泰科技斥资超340亿元收购安世半导体时,荷兰政府是点头哈腰表示同意的,如今看到企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就突然翻脸不认人。 这种出尔反尔的操作,彻底撕下了荷兰长期标榜的“自由贸易拥护者”的伪装。 过去五年里,安世半导体为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在埃因霍温的工厂雇佣了上千名当地员工,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1.12亿欧元增至2024年的2.84亿欧元,全球新专利申请量在2024年达到110件,是几年前的数倍之多。 可以说,中资不仅没有损害荷兰利益,反而给当地经济、就业和技术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现在却被一脚踢开,这种做法简直是对商业契约精神的公然践踏。 国际投资者不是傻子,荷兰政府今天能毫无理由地剥夺中资股东的权利,明天就可能对其他国家的企业故技重施。 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下达指令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和业务,随后企业法庭更是在未充分庭审的情况下,暂停中方高管职务,将股权托管给第三方,这种粗暴干预企业治理的行为,已经让全球投资者心生警惕。 要知道,荷兰本身就是外资流入的重要受益国,2024年它还是波兰外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可如今自己却带头破坏营商环境,这相当于亲手砸了自己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未来外资在考虑进入荷兰市场时,难免会想到安世的遭遇,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国有化”的目标,这种信任危机对依赖外资的荷兰经济来说,无疑是长久的隐患。 这场闹剧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冲击更是立竿见影,安世半导体的产品是汽车、工业等关键行业的刚需,全球众多车企都依赖它的稳定供应。 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本就面临需求疲软的压力,安森美、恩智浦等同行纷纷出现营收下滑,汽车芯片业务更是承压,此时安世的稳定输出显得尤为重要。 荷兰政府突然接管企业,导致管理层动荡、运营受阻,生产线能否正常运转都成了未知数,这无疑会让本就紧张的汽车芯片供应雪上加霜。 对于大众、宝马等依赖安世芯片的车企来说,一旦供应中断,生产计划必然被打乱,最终的成本还是要转嫁到全球消费者身上,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斯霍夫政府的短视操作。 最讽刺的是,荷兰的这波操作,最终伤的还是自己人,荷兰经济高度依赖半导体产业,而该国的王牌企业ASML,更是离不开全球供应链和中国市场的支持。 2024年,ASML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其总营收的42%,同比增长高达129%,中国已经成为其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ASML的光刻机制造需要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协同配合,而其核心市场也遍布世界各地,荷兰今天可以无视规则没收中资企业,明天其他国家就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限制ASML的设备出口或技术合作。 要知道,荷兰2023年的GDP约为1.15万亿美元,半导体行业是支撑其经济的重要支柱,一旦ASML的业务受到冲击,整个荷兰经济都可能跟着震荡。 类似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乌克兰当年强行没收中资马达西奇公司,结果不仅面临36亿美元的国际仲裁赔偿,还导致与中国的贸易受损,外汇储备承压,最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今荷兰重蹈覆辙,闻泰科技已经明确表示将启动一切法律与外交途径维权,荷兰政府大概率也要面临巨额赔偿。 而对于荷兰民众来说,他们的担忧更是实实在在,安世半导体在荷兰、德国、英国等地雇佣了数千名员工,工厂一旦因接管出现运营问题,这些人的工作就会岌岌可危。 普通民众也清楚,外资撤离会导致经济下滑、就业机会减少,物价上涨的压力最终还是要自己承担,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走上街头,用呐喊表达对斯霍夫政府的不满。 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企业之间早已形成利益共同体,契约精神是维系这一切的基石,斯霍夫政府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国际经贸规则,更违背了基本的商业道德。 它以为通过政治干预就能抢夺优质资产,却忘了在全球互联互通的今天,任何单边的霸权行为都注定会遭到反噬。 安世半导体的中国区营收已经接近一半,80%的封装产能也在中国大陆,荷兰政府能抢走的只是部分海外资产,却断不了企业的根基。 而荷兰失去的,却是国际社会的信任、稳定的营商环境和长远的经济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