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国太平洋舰队今天称,一架美国海军 MH-60R 海鹰直升机和一架 F/A-18F 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周日在南中国海分别坠毁。两架飞机均来自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海鹰”号于当地时间下午2:45左右坠毁,约30分钟后“超级大黄蜂”号也坠毁。五名机组人员全部获救。 这起密集坠机事故透着反常的诡异。当地时间 14 时 45 分,隶属于第 73 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的 “海鹰” 完成起飞动作后突然姿态失衡,短短十几秒就从雷达屏幕上消失,舰上搜救队立刻出动刚性充气艇,不到 20 分钟就把 3 名机组人员拉上甲板。 可谁也没料到,15 时 15 分,第 22 战斗机攻击中队的 “超级大黄蜂” 在同一片空域重蹈覆辙,飞行员紧急弹射,橙色救生筏刚在海面展开就被航母护航舰发现。 出事的 “尼米兹” 号可不是普通航母。作为美军核动力航母的标杆,这艘 1975 年服役的巨舰已经航行了 300 多万海里,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都有它的身影,明年 1 月就要正式退役,这次部署本是它的 “谢幕之旅”。 没想到临近退休却出了这么大的岔子,美军虽强调两起事故暂无关联,航母仍在 “正常执行任务”,但外界的质疑声根本压不住。 这早已不是美军航母第一次掉链子。今年 2 月,同属 “尼米兹” 级的 “杜鲁门” 号在埃及塞得港撞了商船,甲板凹进去一大块,舰长直接被撤职,特朗普后来视察时还能看见清晰的修补痕迹。4 到 5 月间,“杜鲁门” 号更是接连摔了 3 架 “超级大黄蜂”,一会儿是甲板拖曳失误,一会儿是规避动作失控,把美军的装备维护问题暴露得明明白白。 更先进的 “福特” 号也好不到哪去。这艘花了 130 亿美元的新航母,电磁弹射系统动不动就罢工,今年在地中海部署时,污水处理系统还溢了水,船员生活区臭了一周没法住。有媒体扒出美军维护的敷衍劲儿,“杜鲁门” 号出事后居然靠刷漆掩盖损伤,这种 “修补后祈祷” 的操作,早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事故背后藏着美军的深层病灶。“超级大黄蜂” 平均服役年限超过 15 年,不少战机都在超期服役,机身金属疲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海鹰” 直升机虽然列装时间短,但要兼顾反潜、侦察、搜救多重任务,设备损耗比设计预期快一倍。更要命的是部署强度,“尼米兹” 号从 4 月出海到现在已经漂了 8 个月,远超 3 到 6 个月的常规休整周期,船员长期连轴转,维护流程只能一再简化。 军事专家点出了关键:美军在南海年均搞上千次军事活动,航母舰载机高强度起降成了常态。南海高温高湿的环境本就伤装备,加上官兵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操作失误的风险直线上升。有专家还提到,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军费发放受阻,不少士兵得靠贷款过日子,士气低落之下,连基础的检查程序都可能疏漏。 外网的评论一针见血,有人说 “这是霸权野心过载后的物理失灵”,还有人调侃 “装备在用自己的方式抗议”。毕竟 “尼米兹” 号这次部署先是去中东打胡塞武装,又马不停蹄转到印太,高强度任务早把这艘老航母熬得够呛。现在事故调查还没开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军这种 “以损耗换威慑” 的模式,早晚会出大问题。 “尼米兹” 号的 “谢幕之旅” 还在继续,只是经此一役,它的传奇色彩里多了几分尴尬。五名获救的机组人员已经接受了体检,状态稳定,但美军航母舰队的麻烦恐怕才刚开始。接下来会不会提前退役,装备老化和人员疲劳的问题怎么解决,都是摆在美国海军面前的难题。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