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如果不是这两种互相矛盾,这场战争就打不起来,可俄罗斯的“西方心”,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俄罗斯的“西方心”从冷战结束后就没藏住过,甚至有点不管不顾的执着,当年苏联解体,叶利钦手握核按钮上台,满脑子都是融入西方世界,听信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的建议搞“休克疗法”,以为快速私有化、放开价格就能变成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国家。 结果呢,通胀率飙到2500%,卢布从1美元兑125卢布贬到420卢布,国有资产流失,寡头崛起,普通民众日子苦不堪言,这场对西方的“拜师学艺”堪称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就算这样,俄罗斯对西方的向往也没降温,叶利钦时期就把加入北约当成“长期政治目标”,外长还在北约官方杂志上撰文说俄欧是天然朋友。 到了普京时代,这种执念更明显,上任初期三次提出要加入北约,甚至直言“为什么不呢”,仿佛只要能挤入西方圈子,之前的损失都能一笔勾销。 这种心态不仅存在于顶层,俄罗斯的精英阶层更是把西方当成生活标配,就像掌管1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的德米特里耶夫,哈佛毕业,在高盛、麦肯锡待过,常年充当俄美沟通的使者,骨子里的西方思维比不少欧洲政客还纯粹。 还有不少俄罗斯富豪,把资产存在瑞士银行,送孩子去英国、美国留学,哪怕俄乌冲突爆发后资产被冻结、子女求学受阻,这种对西方的认同感也没彻底消散,说它刻在骨子里一点都不夸张。 可现实偏偏给了俄罗斯一记记耳光,让它不得不认清自己“东方的命”,冷战后北约五次东扩,把边界一步步推到俄罗斯家门口,2025年芬兰已经正式加入,瑞典也在排队,俄罗斯喊了几十年的“欧洲安全不可分割”,在西方眼里不过是耳旁风。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的制裁更是狠到极致,冻结央行资产、切断SWIFT系统,连俄罗斯的猫都被国际组织除名,可他们没料到,俄罗斯竟然靠东方市场硬生生扛了下来。 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战前亚太地区只占39%的份额,到2024年底已经飙升到60%以上,超过九成的能源都卖给了友好国家。 中俄之间的合作更是成了顶梁柱,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448亿美元,中国不仅成了俄罗斯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23年进口量就达到1.07亿吨,占中国总进口的20%以上,还提前让“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满负荷运转,2025年又签了“西伯利亚力量-2”协议,每年再增44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 更有意思的是,西方断供后,俄罗斯的市场彻底被中国商品填满,中国车企的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10%涨到2025年的50%,手机更是占了八成以上份额,以前俄罗斯人开欧洲车、用欧洲手机,现在出门满眼都是中国造,这种依赖已经深入日常生活。 结算方式的转变更能说明问题,2023年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市场的份额从1%冲到42%,2025年美国加码制裁后直接飙到99.6%,以前卖能源必须换美元,现在收人民币就能直接交易,东方市场不仅救了俄罗斯经济,还让它在西方金融绞杀中活了下来。 这种矛盾的心态正是俄乌战争爆发的核心原因,俄罗斯一直把自己当成欧洲国家,渴望得到西方的认可,可西方始终把它当成“外来者”,一边拉拢一边提防,北约东扩从未停止。 俄罗斯既不想放弃对西方的执念,又不能容忍战略空间被不断挤压,于是试图用战争的方式阻止北约继续东扩,想在西方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可没想到反而把自己推得更远。 战争初期,俄罗斯或许还抱有一丝幻想,觉得能快速结束冲突,维持和西方的某种微妙联系,可随着西方持续加码援助,乌克兰战场陷入僵局,俄罗斯才不得不彻底转向东方。 但就算如此,它的“西方心”也没完全熄灭,依然派着有西方背景的精英去和美国谈判,希望能解除制裁,这种既想讨好西方又不得不依赖东方的拧巴状态,让俄罗斯在战场上进退两难。 其实俄罗斯自己也清楚这种矛盾,可几十年形成的思维定式哪那么容易改变。 西方给它画了几十年的大饼,让它觉得只要够“西方化”就能被接纳,却忘了地缘政治的本质是利益博弈,西方从来没真正想过把这个庞大的邻居当成自己人。 而东方市场的崛起,本来是俄罗斯的另一条出路,可它一直抱着“西方优先”的心态,直到俄乌战争爆发、西方全面翻脸,才不得不被动转向。 现在的俄罗斯,就像个被西方抛弃后才想起东方邻居的人,一边靠着东方的资源续命,一边心里还惦记着西方的圈子,这种拧巴的状态不仅让战争难以结束,也让它在国际舞台上处境尴尬。 说到底,俄罗斯的“西方心”是历史留下的执念,而“东方的命”是现实给出的答案,俄乌战争只是把这种矛盾摆到了台面上,至于什么时候能真正认清现实,恐怕还得等这场冲突给出最终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