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对美国船只进行收取特别港务费以来,从美国到中国的货物到中国港口的美国船只

墨韵兰亭 2025-10-27 16:28:28

自从中国对美国船只进行收取特别港务费以来,从美国到中国的货物到中国港口的美国船只,为了逃避停靠特别港务费,他们有了新办法。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美国那些船运公司放弃了“从美国直接开去中国港口”的老路子,转头琢磨怎么“绕个弯进港”,毕竟真金白银面前,没哪家企业愿意平白多花冤枉钱。   从2025年10月14号开始,交通部就执行这个收费办法了:只要是美国公司拥有的、运营的,或者持股超过25%的船,还有挂着美国国旗、在美国造的船,靠咱们中国港口都得交这笔特别港务费。   而且收费还分阶段涨,2025年是每净吨400元,到2028年就得涨到1120元,同一艘船一年最多还得交5次。你想啊,一艘5万吨级的货轮,停一次就得交200万,要是一年来5次,光这费用就1000万,哪家公司也扛不住这么造啊。   美国船运公司里,美森航运最先尝到滋味。他们那艘叫“曼努凯”的集装箱船,政策实施前一天刚好到宁波港,一下子交了445.84万的特别港务费,这可是中国港口单次收费的最高纪录。这事在行业里一传开,其他公司都慌了,赶紧想办法应对。   有的公司先想到“借道中转”:把货先运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港口,再换成不是美国注册的船,接着往中国运。比如马士基旗下那两艘挂美国旗的集装箱船,现在就不直接停宁波港了,先把货卸到新加坡的中转码头,再换别的船过来。虽然多了个步骤、耗了点时间,但比直接交那笔高额港务费还是省不少。   还有公司干脆给船“换身份”——改国籍。达飞轮船旗下有些美国籍的船,早就提前改了国籍,连南沙港区的航线都不跑了。太平洋航运更彻底,把一半的散货船都迁到新加坡,重新挂了别的国家的旗,连公司的股权结构、管理层都调了,说现在美国或中国实体持股不超过25%了,这样就能避开收费。   也有公司选了“转移重心”:少依赖中国市场,把船调到欧洲、中东、非洲这些新兴市场。马士基在巴拿马开了个物流中心,说是要当“通往拉丁美洲的门户”;地中海航运也加了新航线,连接中国和秘鲁、西非。这么一来,既不用交特别港务费,还能开拓新市场,算是两头沾光。   不过美国公司这些办法,也给中美贸易博弈添了新情况。一方面,咱们这政策确实护住了本国航运业,也反击了美国的单边主义;但另一方面,他们这么“绕弯子”,也让政策效果打了点折扣,双方谈判也更复杂了。   就在2025年10月25到26号,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谈过,聊了美国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业的301措施,还达成了初步共识。具体内容没说,但这笔特别港务费肯定是接下来要重点谈的。   而且这事不光影响中美,对全球航运格局也有长远影响。咱们中国的港口会面临竞争,美国公司往东南亚中转,部分货物可能分流过去,上海、宁波这些大港口的吞吐量会受点影响。所以咱们的港口也在想办法,搞智能化建设、提通关效率,还拓展到新兴市场的航线,吸引更多货过来。   全球供应链也会跟着变,变得更分散、更多元。咱们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会更紧密,原来那种跨太平洋的航线,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这种变化不光影响航运,对国际贸易、投资这些领域也会有连锁反应。另外,现在的国际航运规则,面对单边主义明显不够用,以后怎么建个更公平的秩序,全世界都得好好琢磨。   其实中国收这笔特别港务费,就是中美贸易博弈里的一个小例子。美国船运公司这些“绕弯子”的办法,短期能避费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真想解决,还得靠双方平等对话、商量着来,找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咱们中国肯定会坚定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愿意和美国一起努力,让中美经贸关系往健康、稳定的方向走。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