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刘裕用了三年时间搜查司马氏皇族族谱,动手诛杀时,不管抵抗投降,不管男女老少,杀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因此只能说,如果司马懿还有后人的话,肯定没有直系的了。 提起柬埔寨,不少人都会有个疑问——1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75%都是平坦的平原,湄公河穿境而过,洞里萨湖像个天然水库,旱季能补水、雨季能存水,种庄稼的条件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 更别说人口还不到1700万,跟北京常住人口差不多,人均能分到的土地、水源都不少,按说解决吃饭问题压根不用愁,可现实却偏偏不是这样。 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很直观:柬埔寨人均年收入才1700美元,近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超过一半的家庭每月收入不到100美元。 之前刷到过柬埔寨农村的短视频,田里的稻子长得壮实,土壤看着就肥沃,农民天不亮就扛着锄头下地,太阳快落山了才往家走,可收完粮食一算账,钱还是不够花。 后来才知道,粮食收上来要么被中间商压价,一斤大米赚不了几分钱。 要么村里的路坑坑洼洼,运到县城得绕远路,粮食还没到就烂了三成,最后到手的钱,连给孩子买身新校服都得犹豫半天。 有人说是不是当地人懒?这真冤枉了。 去过柬埔寨的朋友说,那边的人干活挺实在——农村里男的种地、放牛,女的在家养蚕、做手工补贴家用;城里的制衣厂工人,一天干12个小时是常事,可就是攒不下钱。 这事儿往根儿上找,不是人不勤快,是历史上的折腾太多,把好好的家底耗没了,现在想爬起来又处处是坎。 最早把柬埔寨拖进坑的是法国。 一百多年前,法国用枪炮把这儿变成了殖民地,一占就是70多年。 那时候法国哪管柬埔寨人的死活,纯粹把这儿当成“提款机”。 他们逼着农民把好好的稻田全改成橡胶园、咖啡园,专种能运回国卖钱的经济作物,本国吃的粮食反倒没人种。 更过分的是,法国连个粮食加工厂都不建,农民收了橡胶只能按低价卖给法国公司,自己想吃口白米饭,都得拿家里的手工品跟别人换。 而且法国还不让本地人学技术,修铁路、开矿山都从越南调人,等法国撤走的时候,柬埔寨全国找不出10个懂机械的工程师,这技术上的断层,可不是一代两代人能补上的。 法国刚走,日本又来添乱。 二战那几年,日本军队在柬埔寨疯狂掠夺,稻米、橡胶全拉回本国当军用品,还强征当地年轻人去修公路、建仓库。 那时候柬埔寨本土的粮食根本不够吃,直接闹了大饥荒,几十万人活活饿死。 法国留下的那点橡胶加工厂,机器全被日本拆走运回本国,本来就薄弱的工业,一下就垮了。 日本投降后,柬埔寨还没喘口气,美国又插了进来。 越南战争的时候,美国怕柬埔寨帮越南,直接派飞机狂轰滥炸,还在边境撒了上百万颗地雷。 直到现在,柬埔寨还有不少地方不敢种地,就怕踩着地雷,排雷队每年都有人因为排雷受伤。 后来美国中情局还出钱煽动政变,推翻了当时的亲王政府,扶了个傀儡上台,那几年柬埔寨杀了近200万人,一百多万人逃到国外,整个国家都快成了废墟。 最要命的还是红色高棉那四年。 1975年波尔布特上台后,非要搞“农业乌托邦”,把城里所有居民都赶到农村种地,还把知识分子当成“敌人”,杀了七成多的教师和几乎所有大学生。 那四年里,工厂、医院、学校全关了门,田里没人管,荒草长得比人还高,经济直接倒退了40年。 等新政府接手的时候,全国连本像样的课本都找不着,教育、医疗全得从零开始。 现在柬埔寨想发展,可处处是坎儿。 农业上,农民还是靠水牛犁地、手工收割,没有现代化设备,大米亩产才是泰国的一半,遇上旱灾、洪涝,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工业更别提,电子、汽车零件全靠进口,电力供应还不稳定,工业用电价格是周边国家的两倍,就算劳动力便宜,外资也不愿意来建厂,怕亏本。 医疗和教育更是老大难。 农村地区一个乡镇就一所卫生院,药品经常断供,热带地区常见的登革热、疟疾一来,根本控制不住。 农村的孩子想上学,得走十几里山路,很多家庭因为没钱,只能让孩子小学没毕业就去打工。 这样一来,劳动力素质提不上来,产业升级就成了空话,陷入“越穷越没教育,越没教育越穷”的循环。 现在柬埔寨也在找出路,靠着吴哥窟发展旅游业,疫情前一年能接待600多万游客。 中国还帮着修了一条80公里的大运河,等修通了能直接连到大海,到时候物流成本能降一半,还能多出来上万个工作岗位。 只是历史欠的债太多,想彻底摆脱贫困,恐怕还得等好几代人慢慢补。 毕竟一个国家要过好日子,光有好土地不行,还得有安稳的环境、靠谱的基础,能踏踏实实地往前赶。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