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初步共识,贸易战继续休战? 26日下午,新华社发布了中美在马来西亚经贸磋商的初步结果,双方就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同意进一步确定细节,并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 这可不是随便碰个头聊聊天那么简单,能走到“基本共识”这步,背后肯定磨了不少回合。 毕竟之前两边在经贸领域的拉扯不是一天两天,从关税拉锯到市场准入,分歧点从来不少。 现在能坐下来把各自最在意的事儿捋出个大致方向,已经算是不小的进展。 不过共识归共识,后面还有两道坎要过。 双方已经同意,接下来要进一步确定细节,而且还得履行各自国内的批准程序。 这俩步骤缺一个都不行,细节没敲定等于共识是空中楼阁,国内程序通不过更是白忙活。 就拿之前的经贸谈判来说,好几次都是初步意向挺好,一到细节对接就卡壳,要么是某个行业的关税减免幅度谈不拢,要么是市场开放的具体时间表达不成一致。 这次虽然没说具体谈了哪些“关切”,但从过往经验看,大概率绕不开农产品、制造业关税,还有技术领域的合作限制这些老话题。 中国这边肯定希望美国能实实在在取消之前加征的不合理关税,尤其是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方面,毕竟这些直接关系到国内企业的成本和消费者的选择。 之前美国单方面加税,中国不得不反制,结果两边企业都受影响,美国农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中国进口商的成本也涨了不少。 这次要是能在关税问题上有实质性松动,对两边的市场都是个好消息。 美国那边估计还是会提市场准入的问题,比如希望中国能进一步开放某些服务行业,还有知识产权保护之类的。 这些话题虽然老套,但每次磋商都得拿出来掰扯,毕竟两边的经济结构和诉求不一样,想找到完全契合的点不容易。 不过这次能达成“基本共识”,至少说明两边都有不想让贸易战重启的意愿。 之前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两边加征的关税覆盖了几千亿美元的商品,不光企业难受,全球供应链都跟着波动。 中国的出口企业订单减少,不得不开拓其他市场;美国的零售商进货成本上升,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后来两边开始休战谈判,关税才慢慢降了一些,市场也逐渐稳定下来。 这次在马来西亚的磋商,能延续休战的势头,继续推进共识,对全球经济来说也是个积极信号。 毕竟现在全球经济复苏本来就慢,要是中美这两个最大经济体再打贸易战,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也不能太乐观,“基本共识”到最终落地还有不少距离。 首先是细节敲定这关,就拿农产品来说,美国可能希望中国增加采购量,中国则会要求美国降低关税,同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 之前美国大豆因为关税问题丢了不少中国市场,现在要是想重新拿回来,就得在价格和供应链稳定性上拿出诚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搞单方面加税那一套。 还有制造业领域,美国之前对中国的一些高科技产品加征关税,限制技术出口,这次要是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松动,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来说也是个利好。 但美国会不会真的愿意放宽限制,还是个未知数,毕竟技术领域一直是美国比较在意的“护城河”。 然后是国内批准程序,美国那边有国会的牵制,要是某些议员觉得共识对美国“不利”,可能会从中作梗,让批准程序变得波折。 中国这边也有自己的审批流程,得确保共识符合国内的产业政策和经济利益,不能为了达成协议而牺牲核心利益。 所以说,现在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不过从目前的信号来看,两边都不想让贸易战升级,这是个好趋势。 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分歧,反对单边加税和贸易保护主义,这次愿意继续磋商并达成初步共识,就是最好的证明。 美国那边,估计也是看到了贸易战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农民和中小企业的不满情绪,所以才愿意坐下来谈。 毕竟之前特朗普政府搞的贸易战,虽然嘴上说“保护美国利益”,但实际结果是美国农民损失惨重,不得不靠政府补贴过日子,中小企业也因为成本上升失去了不少中国市场。 现在新的磋商能有初步结果,说明美国政府也意识到,对抗不如合作,单边行动不如多边协商。 当然,不管后面的流程怎么走,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之前的贸易战已经证明,中国有足够的韧性和实力应对各种挑战,同时也有足够的诚意和耐心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这次达成的基本共识,要是能顺利推进,最终落地,对两边的企业和消费者都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