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协会,一口气发出了两份声明,就是下面这张图。 因为等到了两个好消息。 一是美国和马来西亚、越南、越南、泰国达成了对等关税的协议框架。这4个国家,答应购买美国农产品。 其中,泰国最积极,承诺一年豆粕和其他饲料的基础采购额是26亿美元。 同时,4个国家也准备对美国农产品降低关税,降低包括生物技术监管、检验检疫等在内的非关税壁垒。 很多国家不能大批量采购大豆,一是受限于压榨能力不行,二是养殖业需求不够大。 这两点就决定了,美国大豆的采购,最终还是得看中国市场。 二是听说中国有可能恢复采购大豆,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在另一份声明里用到了一个词,备受鼓舞。 从今年8月份开始,拉格兰就一直提醒,中国没有下单采购美国大豆。 早些时候,还到国会参加了一个听证会,告诉议员中国市场有多大,多重要。 到了秋收季,发现还没有订单后,彻底焦虑了。如果11月中旬不下单,美国大豆种植户今年就彻底交代了。 所以,大豆协会也格外关心中美之间的每一次谈判,只要美国这边发出威胁,大豆协会就“失望”。 听到前方传来的好消息后,格兰声明中也非常谨慎,说承诺采购信号是积极的一步,期待更多的细节。 因为,订单还没有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