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又有一重量级人物震撼发声,赖清德听了得瑟瑟发抖。   10月25日台湾光复8

波览历史 2025-10-27 10:55:25

岛内又有一重量级人物震撼发声,赖清德听了得瑟瑟发抖。   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大会上,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一句“我们这代人有责任终结民族的悲剧,将分裂据点改写为统一起点”,字字戳中赖清德“台独”行径的软肋。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刚以法律形式确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节点上,这位深耕统派阵营数十年的老者发声,恰似一把利剑,剖开了“台独”势力的虚假外衣,更让赖清德陷入历史与民生的双重被动。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他,成长中见证了两岸隔绝造成的家庭离散,年轻时又常年泡在台湾工厂车间,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亲眼看着他们在低薪长工时里挣扎,在通胀与福利缺失中焦虑。   戒严后期,当岛内多数政治人物还在回避敏感议题时,吴荣元已经在公开场合直言,台湾的民生困境根源于分裂带来的发展局限,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种从生活肌理中生长出的认知,远比空洞的政治口号更有力量。   1989年台湾解严后,吴荣元和志同道合者成立台湾劳动党,走出了一条“民生+统一”的独特路径。   不同于其他政党争抢选票、回避核心议题的做法,劳动党把基层劳工的柴米油盐和两岸统一的大议题紧紧绑在一起。   这些年,他们帮耀文电子、华隆企业的劳工追回拖欠薪资,累计为劳动者挽回的损失超过三千万。   在新竹推动国中开设劳权教育课程,教工人识破“自愿离职书”的陷阱;协助成立电子、保全等行业工会,让分散的劳工力量凝聚起来。   当赖清德们忙着用意识形态割裂社会时,吴荣元已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统一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与劳工薪资、家庭生计息息相关的生存命题。   这种扎根民生的坚持,让吴荣元对两岸关系的判断从来不是空中楼阁。   他多次走进大陆,从北京的产业园区到福建的乡村聚落,不是走马观花的考察,而是拉着基层干部问治理细节,和普通农户聊收入变化。   回到台湾后,他把这些见闻带到工厂车间、社区夜谈会,告诉大家大陆的发展不是媒体渲染的假象,而是普通人能摸到的民生改善。   有工人问他“统一了我们的工资能涨吗”,他不打包票,只拿出大陆制造业工人的收入数据和社保政策细细拆解。   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式,慢慢消解着“台独”势力刻意制造的信息壁垒。   赖清德这阵子日子不好过,估计听了吴荣元的话更坐不住。   他一边不让公职人员参加光复纪念活动,还把日本投降说成“终战”,想把台湾光复的历史抹掉;一边又拿纳税人的钱买美国的旧武器,今年光F-16战机就砸了几十亿,可台湾的劳工呢?   更让赖清德坐立难安的是,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台湾光复纪念日设立决定,从法理上固化了台湾回归中国的历史事实,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献,更是“台独”言论绕不开的铁证。   吴荣元在讲话中特别提到,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赴国难的成果,这份共同记忆容不得篡改,这番话等于给赖清德的“历史修正主义”下了定论。   吴荣元的发声更标志着岛内统派力量的协同发力,今年5月,劳动党联合新党等团体成立“三閤实践研究院”,用台湾视角建构统一论述,发布的《两岸谋略思维白皮书》把“台独”危害讲得透彻直白。   10月25日当天,台北街头百余人冒雨齐唱《台湾光复纪念歌》,新党组织的车队游行穿梭城市街巷,这些行动与吴荣元的讲话形成呼应,构成了抵制“台独”的民意浪潮。   赖清德或许能靠禁令压制表面的纪念活动,却挡不住历史记忆在民众心中复燃,挡不住“统一利民生”的认知扩散。   现在再看吴荣元在纪念大会上的样子,白发苍苍的,却比年轻政客有劲儿。他说“终结民族悲剧”,不是唱高调,是真见过两岸隔绝的苦,真帮过基层百姓的忙,知道统一对台湾人意味着什么。   赖清德怕的,可能就是这种实在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戳破“台独”的假面具,让更多台湾人明白:跟着“台独”走,只有风险;跟着统一走,才有好日子过。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