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决定放弃在美国建造工厂,保命比赚钱重要,密歇根 24 亿美元打水漂! 国轩高科这事儿算是彻底定了,密歇根州梅科斯塔县格林查特镇那座规划了三年的动力电池工厂,终究还是黄了。24 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说停就停,不是没钱赚,实在是折腾不起,保命比什么都强。 当初这项目可是被吹成密歇根州北部 “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开发项目”,2022 年 10 月刚规划的时候,州里上上下下都热乎着。 民主党州长格雷琴・惠特默亲自站台宣布,手里的筹码给得挺足:1.25 亿美元财政补贴,还有 30 年里价值 5.4 亿美元的减税优惠,连当地经济发展组织都凑了 5000 万美元进来。 按规划,这里要建正极、负极材料工厂,年产正极材料就有 15 万吨,还能造出 2350 个工作岗位,员工年薪能到 6.2 万美元,比当地家庭收入中位数高出一半还多,对这个经济困难的小镇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可馅饼还没落地,麻烦就跟着来了。打从项目一开始,当地居民的反对声就没断过。院子里插标语,Facebook 上建群抱团,还组织集会抗议,一会儿说工厂生产的化学物质有毒,一会儿又喊电动汽车革命是骗局。 更离谱的是,有人硬把这事往政治上扯,说这是中国政府的投资,逼着州政府取消项目。本来是个纯粹的商业投资,硬生生被搅成了地方闹剧。 闹剧很快就影响到了实际推进。2023 年 8 月,当时的镇议会好不容易批了开发协议,结果年底一场地方选举,风向全变了。新议会 2024 年 3 月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撤回对项目的支持。 之前帮着推进项目的五名镇委员会成员,就因为同意了给工厂税收减免,直接丢了选民支持,只能卷铺盖走人,还有两个干脆提前辞职了。 国轩高科肯定不甘心,花了那么多心思筹备,说撤资就撤资太亏,干脆以违约为由把市政府告上了法庭。 2024 年 5 月法院倒是发了禁令,让市政府履行原协议,可市政府紧接着就上诉,官司一路拖到美国第六巡回上诉法院,没个准信。这期间国轩只能先撤回给环境部门的许可申请,工地彻底停了工。 这还不算最糟的,政治上的坎儿更难迈。密歇根州那个共和党众议员约翰・穆勒纳尔,身为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直接给扣上 “北京间谍” 的帽子,说国轩是要扩大中国在美心脏地带的影响力。 国轩反复否认也没用,这种论调一出来,项目就彻底被绑上了政治战车。加上特朗普上台后一门心思想让制造业回流,对中企的门槛越提越高,再叠加上中美关税大战的背景,这项目想 “起死回生” 基本是做梦。 国轩撤资其实是算清了账,继续耗下去不是赚钱的问题,是得往里填多少坑的问题。法律纠纷拖着耗时间,居民抗议闹得不安生,政策说变就变,今天给补贴明天就撤支持,连当地政府的态度都跟着选举翻来覆去。 真把工厂建起来,指不定还会冒出什么新麻烦,与其到时候被架在火上烤,不如趁早收手,至少能保住本金不继续亏损。 最亏的还是密歇根州自己,24 亿美元就这么打了水漂。国轩规划的投资没了踪影,州政府前期砸进去的补贴、承诺的减税优惠,还有经济组织的资金,全成了沉没成本。 格林查特镇盼着的高薪岗位、经济起色,也跟着成了泡影。当初喊着 “供应链回归本土”“保护国家安全” 的口号多响亮,现在就有多尴尬 —— 明明是自己把送上门的投资和就业机会推开了。 美国天天喊制造业回流,真有中企带着钱和技术来落地,又拿政治当借口、靠民意当幌子处处设卡。 国轩这波是及时止损,看透了 “赚钱得有命花” 的道理,可密歇根州和那些盼工作的当地人,怕是得为这场闹剧买单好一阵子。 生意场上讲究个靠谱,这么折腾下来,以后再有外资想进来,不得先掂量掂量这里的水有多深?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国轩高科某电池工厂停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