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石榴皮药材名称:石榴皮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

飞翔说健康 2025-10-26 21:13:41

中药材:石榴皮

药材名称:石榴皮

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厚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用部位:果皮

产地:全国

科:石榴科

原植物:石榴

植物情况:落叶灌木或乔木

高通常3-5m,稀达10m。枝顶常成尖锐尖长刺,幼枝有棱角,无毛,老枝近圆柱形。

叶对生或簇生;叶柄短;叶片长圆圆状披针形,纸质,长2-9cm,宽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

花1-5朵生枝顶;花梗长2-3mm;花径约3cm;萼筒钟状,长2-3cm,通常红色或淡黄色,6裂,裂片略

优等品以皮厚、棕红色者为佳。

石榴皮药性:"味酸,性涩,入手阳明大肠、足厥阴肝经。敛肠固肾,涩精止血。

石榴皮酸涩收敛,治下痢遗精、脱肛便血、崩中带下之病。点眼止泪,涂 疮拔毒。

【注意】 《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附方】

①治久痢不瘥:陈石榴焙干,为细末,米汤调下三、四钱。(《普济方》神授散)

②治妊身暴下不止,腹痛:安石榴皮二两,当归三两,阿胶二两(炙),熟艾如鸡子大二枚。上四物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产经方》石榴皮汤)

③治粪前有血,令人面黄:酢石榴皮,炙研末,每服二钱,用茄子枝煎汤服。(《千金方》)

④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医钞类编》)

⑤治诸虫心痛不可忍,多吐酸水:酸石榴皮一两(锉),桃符二两(锉),胡粉一两,酒二合,槟榔末二钱。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前二味至一盏,去滓,下胡粉、槟榔、酒,更煎一沸,稍热,分为三服。(《圣惠方》石榴皮散)

⑥驱绦虫、蛔虫:石榴皮、槟榔各等分,研细末,每次服二钱(小儿酌减),每日二次,连服二天。(《山东中草药手册》)

⑦治丁肿恶毒:以针刺四畔,榴皮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仍用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方》)

⑧治牛皮癣:㈠石榴皮蘸极细的明矾粉搓患处,初搓时微痛。(《山东中草药手册,)㈡石榴皮(炒炭),研细末一份,麻油三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二次。(《全展选编·皮肤科》)

⑨预防稻田皮炎:石榴皮二两,五倍子二两,地榆(炒黑)二两,明矾五两。取清水五斤,将前三味药放入水内煎沸后,再煎10分钟,然后加入明矾,用木棒不断搅拌,至明矾全部溶于水中,再煎至剩下药液3斤左右,去渣冷却备用。用时须在下水前将手、脚在药液中浸泡一下;也可用棉花球蘸涂。待药液干后入水工作。每次出水休息,必须如前浸涂后再下水工作。(《上海中医药杂志》

⑩治脚肚生疮,初起如粟,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痼疾:酸榴皮煎汤冷定,日日扫之,取愈乃止。(《医学正宗》)

⑾治汤火烫伤:石榴果皮适量。研末,麻油调搽患处。(《贵州草药》)

【炮制】 石榴皮: 除去杂质,洗净,切块,干燥。

石榴皮炭: 取石榴皮块,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黑黄色、内部棕褐色。

【性味】 酸、涩,温。

【归经】 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石榴皮碱中毒时,能引起发热、头晕、视物模糊、蚁走感、恶心、呕吐,甚至可招致弱视、腓肠肌痉挛,全身搐搦而虚脱。解决方法:给服通用解毒散或碘酊1毫升,加水至100毫升,洗胃,给与泻盐。抽搐可用巴比妥类,头痛可用阿司匹林,对症治疗。

【附方】 黄连汤《备急千金要方》:痢疾;石榴皮散《太平圣惠方》:诸虫心痛。

【各家论述】

1.《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2.《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3.《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

4.《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并洗膀胱。

5.《本草蒙筌》:理虫牙。

6.《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7.《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

0 阅读:59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