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鲁塞尔开会的荷兰首相斯霍夫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直接质问:您认为这是荷兰的愚蠢行为吗? 斯霍夫迟疑了一下表示:不,这是非常明智的措施,因为CEO的管理不善…… 荷兰首相斯霍夫那句“非常明智”的辩解,简直比纸糊的盾牌还经不起推敲,稍微扒一扒时间线和数据,就能看清这背后裹着的政治算计有多赤裸。 所谓的“CEO管理不善”更像是随手抓来的遮羞布,一扯就碎,毕竟谁也没法把“业绩暴涨”和“管理不善”这两个词硬凑成逻辑通顺的句子。 先说说这位被指责“管理不善”的CEO张学政到底干得怎么样。安世半导体这摊子事得从2019年说起,当年闻泰科技花了268.54亿元把这家从恩智浦剥离出来的企业收入囊中,后来还加码到了全资控股,这可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半导体公司。 在张学政的带领下,安世的成绩单简直亮眼到晃眼:2024年营收达到147.15亿元,毛利率37.52%,到了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直接同比暴涨279.29%,单季收入创下历史新高,比2022年行业顶峰时期还要高。 市场份额更是一路飙升,从收购前的全球第八、市占率5-9%,冲到了2024年的全球第四、市占率9.7%,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份额更是从6%翻倍到12%,直接挤进全球前三。 专利申请量更夸张,从以前每年十几件涨到2024年的110件,还还清了所有债务,账上躺着4亿美金现金,这样的“管理不善”怕是全行业都求之不得。 更讽刺的是荷兰方面的操作顺序,完美暴露了“先定罪后找理由”的套路,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先下手为强,用1952年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下达部长令,一口气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和业务权限,理由是“防止技术外流”,这可是荷兰史上头一回用这部老古董法律对付企业。 等到第二天,安世的三名外籍高管才慢悠悠地向法院申请罢免张学政,一周后荷兰法院就火速裁定,把闻泰科技持有的99%股权强制托管,连开庭审理都省了,直接当即生效措施,这效率比外卖小哥抢单还快,哪有半点司法独立该有的严谨劲儿。 要是真有“管理不善”的实锤,何必搞这种“先冻结后找借口”的操作,倒像是怕晚了就抢不到似的,说到底,这事儿的根子还是在美国那边的压力,荷兰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执行者。 2025年6月美荷官员会晤时,美方就已经明晃晃地提出要求:必须换掉安世的中国籍CEO,不然就别想获得制裁豁免。 9月29日美国刚扩展实体清单的“穿透规则”,把闻泰科技纳入管制,第二天荷兰就立刻动手冻结资产,这时间差掐得比闹钟还准,说不是早有预谋谁信?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还嘴硬说这是“巧合”,可转头就承认和美方早有沟通,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简直把“听话办事”四个字写在了脸上。 要知道荷兰作为北约成员国,早把战略安全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美国通过安全保障和经济捆绑,把经贸政策当成地缘政治工具,荷兰也只能乖乖站队,只不过这次吃相太难看,连遮羞布都没选块像样的。 荷兰嘴上喊着“保障欧洲供应链安全”,实际上干的却是砸供应链饭碗的蠢事,安世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作为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手里握着一万六千种产品料号,功率分立器全球市占率约10%,车规级MOSFET和二极管更是达到15%,大众、宝马、奔驰这些欧洲车企全是它的大客户。 荷兰一动手,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立马发出警告,说安世芯片库存只够维持几周,新供应商认证和产能爬坡得花好几个月,车企数周内就可能停产,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已经濒临停工,宝马和奔驰的新能源生产线也停了摆。 闻泰科技花真金白银收购,合法合规经营,把一个曾经边缘化的部门打造成行业龙头,最后却被用冷战法律抢走控制权,这哪是市场经济,分明是明火执仗的抢夺。 中国这边的反制也来得干脆,商务部直接暂停安世中国工厂的出口许可,禁止特定成品元器件出口,这下荷兰想保的供应链更保不住了。 安世东莞工厂承担着七成产品封装,四千名员工的产能一旦受限,全球供应只会更紧张,闻泰科技也没认栽,一边联合国际律所走法律程序,一边守稳国内业务——毕竟安世近80%产能和一半营收都在中国,中国市场还贡献了49.29%的全球收入,同比增长14%,汽车业务增速更是超26%,这坚实的基本盘可不是荷兰想抢就能抢走的。 斯霍夫所谓的“非常明智”,说到底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政治表演,既想给美国交差,又想给自己找个体面的台阶,可惜时间线和数据太不给面子,把这场政治干预的底裤都扒了下来。 全球产业链讲究的是契约精神和市场规则,荷兰非要当美国的科技遏华马前卒,用冷战老套路搞强权干预,最后不仅寒了中资的心,还砸了欧洲车企的饭碗,这种“明智”,怕是只有自己能品出滋味。


元春
直接断供,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