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收费乱象与民生财政的破局思考 在房市降温的大背景下,物业行业的矛盾正集中爆发。不少小区业主收到物业费催缴律师函却态度强硬,“爱咋咋地”的背后,是房价暴跌与物业费高企的失衡——物业费不降或微降,物业公司却通过缩减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保洁、保安岗位多由高龄人员担任,工程维护人员还兼职有偿家政,新小区本就需求有限的工程维护更成了“空壳”。 以青岛保利红岛湾为例,高层物业费达每平方2.52元,别墅更是高达5.2元,收支间存在巨大差额,可全青岛却鲜有物业公司退出,“亏损”说辞显然站不住脚。反观地方民生,青岛城阳红岛片区部分市政道路围挡多年未施工、杂草丛生,拆迁村民分房一年多拿不到钥匙,财政投入的滞后与物业行业的“稳定收益”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物业行业外包体系已成熟,恢复房管所模式或由街道直接管理辖区物业完全具备操作基础。若能将全青岛一年天文数字般的物业收入纳入地方财政,既能填补民生投入缺口,让回迁户尽快拿到钥匙、市政工程有序推进,也能让业主享受更低的物业费和更优质的服务,实现民生与财政的双赢。 物业费收费 物业费收费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