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最后,最讽刺的一幕出现了。 基辅的征兵站前,排队的年轻人里,居然有三成是拿着双重国籍的“国际友人”。 一个月五千美金,是自家兄弟的八倍。 想想三年前,口号喊得震天响,谁能想到,仗打了三年,最大的愿望居然是“求求了,让我们回到2022年吧”。 可你以为的“盟友”,早就把算盘打得噼啪响了。 援助的炮弹,不好意思,得用我家的;给你的飞机,可以,但维修权在我手里;最狠的是,你家地底下埋的矿,未来50年的收益,先分我一半。 这哪是援助,这简直是趁你病,要你命。 另一头呢,挨了一身揍,看似损失惨重,6200多辆装甲车报销,T-90神话破灭。 但人家缓过劲儿来了,学聪明了,不跟你硬碰硬,开始“慢火炖青蛙”,一道防线挖40公里深。 还靠着打折23%卖石油给印度,硬是撑住了每年1800亿美元的盘子。 最惨的是谁? 是那些在战壕里,用无人机互相丢香烟的士兵。是一边看着家书里涨了三倍的物价,一边在泥里挖出1943年德军铁十字勋章的年轻人。 历史,在这片土地上,拧成了一个让人想笑又想哭的麻花。 牌桌上,还有一个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现在,敖德萨的港口码头,悄悄换上了东方面孔的管理者。你看,中立和实力,有时候比什么都管用。 说白了,这就是一出现实版的《权力的游戏》。 当巨头们在棋盘上落子,小国的悲欢,不过是棋盘上溅起的一点灰尘。 战场上的输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华尔街的报表,是下一次大选的选票,是谁能拿到那张通往未来的资源入场券。 而那些在防空洞里用弹壳做玩具的孩子,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可能已经成了别人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