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将打造黄金舰队美国《华尔街日报》披露的白宫拟打造 “黄金舰队” 的消息,看似是美国海军维持海上霸权的新动作,实则暴露了其工业根基崩塌下的战略焦虑。当美国领导人将关注点放在军舰外观这类表层问题上时,造船业深陷的制造业空心化与工人短缺困境,早已为这支想象中的 “黄金舰队” 埋下了沉没的伏笔。
曾支撑起二战 “胜利舰队” 的产业基础如今只剩残垣断壁:13 家海军造船厂中 9 家彻底停产,仅剩的 4 家也沦为维修车间,80% 的造舰业务被两大集团垄断。全球造船市场份额跌至 0.13%,年产能不足 70 万吨,仅为中国的 3%,232 倍的产能差距背后是全产业链的系统性萎缩。这种衰退直接体现在造舰效率上:“福特” 级航母首舰耗时 6 年才解决武器升降机故障,二号舰交付延期近 2 年;“哥伦比亚” 级核潜艇延误超 1 年,“星座” 级护卫舰更是延期整整 3 年。
美国造船业劳动力较巅峰时期减少 45%,英格尔斯船厂的焊工、管道工缺口高达 40%。本土年轻人对艰苦的造船工作兴趣寥寥,行业不得不依赖移民工人维持运转,而潜在的反移民政策可能进一步掐断人力供给。即便政府投入 10 亿美元招募工人,也被分析师比作 “从萝卜里吸血”,难以填补 10 万工人的缺口。劳动力短缺直接导致产能不足:海军希望每年新增两艘核潜艇,实际年产量仅 1.2 艘,舰艇维修周期更是延长至 461 天,战备率跌至 41% 的冰点。
美国军舰零件供应商分散在 48 个州,一颗特种螺栓断供就能导致维修延误半年,耐压舱壁钢材的采购周期长达 27 个月,甚至超过修船本身的时间。这种脆弱性形成恶性循环:37% 的核潜艇因零件短缺停修,两栖舰可用率跌破 50%,而产能不足又导致旧舰超期服役,进一步挤占维修资源。更致命的是,技术断代已显现 —— 美国数十年未建造 LNG 运输船,相关工艺近乎失传,新一代舰艇因设计人员从 1200 人锐减至 300 人而缺陷频发。
面对如此困境,“黄金舰队” 的构想更像镜花水月。美国海军计划 30 年内投入万亿美元将舰队扩至 381 艘,但国会预算办公室早已警告,现有投资因成本超支无法满足需求,DDG (X) 驱逐舰单价可能从 33 亿美元飙升至 44 亿美元。即便拉拢日韩盟友,也因对方产能饱和与美国法律限制而难有实质突破。
当华尔街更热衷虚拟经济的短期利润,军工复合体沉迷技术神话却忽视产业链根基,即便提出再华丽的舰队计划,也难以挣脱工业空心化的枷锁。“黄金舰队” 的蓝图再美好,终究要靠拧螺栓的工人、稳定的供应链和充足的产能来实现,而这些恰恰是美国造船业最缺失的支柱。这支想象中的舰队,或许终将和美国造船业的复兴梦想一样,在工业衰退的浪潮中逐渐沉没。